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20年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考最后一次模拟语文试卷
一、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默写。

①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四面歌残终破楚,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陶渊明的《饮酒》诗中,蕴含着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⑥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用“_________________”的肖像描写,刻画了卖炭翁生活之艰辛。

⑦《<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强调了志气的重要性,仁人志士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志向坚定。

⑧爱国之情,亘古不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情。

 

二、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①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___》,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________

②斯诺在一刹那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在全书中斯诺对毛泽东还有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________________

 

三、基础知识综合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关于读书,(    )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    )有  A  (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百折不    的精神,(    )有收益,否则,(    )你“读书破万卷”,涉猎无限广,充其量也不过是  B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的“半瓶醋”而已。

①结合语境,根据解释,在文中A、B横线处填写成语。

②补全材料中划线的成语。

③依次填入上面材料括号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不管  都要  就能   虽然   B.不仅   只要  就能  尽管

C.不仅  只要  才能   虽然   D.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④生活中像“半瓶醋”这样的三字俗语很常见,请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填写俗语。

被主人拒之门外或主人不在——

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清明”一词,古籍上说,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②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节日,也是一个弘扬孝道的古老节日。

③由此可见,清明代表着万木凋零的寒冬已经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来到了。

④清明节与其他传统节日不同,它在每年的时间并不固定。

⑤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按阴历,它是在二月末三月初。

A.①②⑤④③ B.②④⑤①③ C.③①②⑤④ D.④⑤①③②

 

五、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

5月5日18时0分,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被批准实施。根据该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志在九天之上,但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中国航天人由此开始了艰苦跋涉的历程,到今年已经默默奋斗了28个春秋,创出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一片新天地。与载人航天工程同步紧锣密鼓推进的还有探月工程,根据年初公布的本年度中国的航天计划,嫦娥五号任务将实施,将从月面带回1到2公斤的样本。值得注意的是,嫦娥五号将完成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

 

六、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某校开展“走向社会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请你也参加。

①张同学发现一养老院命名为“夕阳红养老院”,感到很有创意,请赏析这一名称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王同学在收集行业对联时,发现下面这副对联有一个字模糊不清,请你补全,并说说它是哪个行业的对联。

上联:掌握千丝织就中天美锦

下联:胸罗万象______成上苑奇葩

行业:_________________

③李同学发现下面这则读书公益广告有语病,请修改。

让书香夹着春天的花香,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吧!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图表,按要求答题。

①根据上面图表的信息,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②请对你得出的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

 

八、其他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肉食者,未能远谋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③媵人持沃灌          

④万钟则不礼义而受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翻译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九、课内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2.分析下面的语言描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十、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本词上阙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2.赏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十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

①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园里的一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曲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屈不挠的气概。

②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反映。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美也是如此。有审美的眼睛才能见到美。这棵古松在我们的画画的朋友看来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④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

⑤先说实用的态度。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这些人和物有些对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我不关痛痒。我对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这就是实用的态度。

⑥科学的态度则不然。它纯粹是客观的、理论的。所谓客观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成见和情感完全丢开,专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去探求真理。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和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个例,分出某者为因,某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有偶然性。植物学家看古松的态度便是如此。

⑦注意力的集中,意象的孤立、绝缘,便是美感的态度的最大特点。比如我们的画画的朋友看古松,他把全副精神都注在松的本身上面,古松对于他便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他不计较实用,所以心中没有意志和欲念;他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等,所以不用抽象的思考。

⑧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

⑨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俱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尝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

⑩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都没有意义;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节)

1.本文题目是“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在文中具体指哪三种态度?每一种态度各有什么特点?请分条说明。

2.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作者在第③段说“美也是如此”,请你概括“此”指代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角窗放眼

刘成章

①在一幢楼上,我高高在上,住在威武的十八层。我的卧室里有一个被我称之为角窗的呈直角的大玻璃窗,它是我窗之鸡群中的一只美鹤。

②我经常看到遥远的天际,有一道未用任何建筑材料而构成的看不见的空中走廊,总有飞机缓缓飞过。我常看变幻多姿的云彩,看它们时而像白毛骆驼,时而像待发的火箭,时而像大胡子的马克思。那云里有时还似乎有流水流来,却又不只像流水的流动,是流水流到云里,是行云行到水中;它洒脱飘逸如邓丽君的歌韵,如电流的呼吸,如远年的烟雨,如烟雨中的莺,如渔舟刚刚远去。

③假如我把视线放低一些,那完全是一幅现实的图景。那图景是改革开放前所难以想象的。右边的几幢离我很近的楼,由于近,巍巍乎如几座大山,其身后的楼群也逶迤如山的排列,依次一幢一幢向天边矮去。中间纵着三组楼,它们如远帆结伴而行;帆和山的缝隙以及它们的背后,雾蒙蒙的,数不清有多少楼的帆和楼的山。左边,我平视过去,好几排楼比我低了许多,它们重重红色的楼顶,像被枫叶网织的一些丘陵在我脚下,而我,像站在一座山王之巅。红顶楼的背后又是重重楼群,重重楼群如层层云彩变幻而成。如果我再把视线由东向北拉过去,广阔的视野里,大约数十几里方圆的地方,有树林,有树林中显露出来的房舍,还有更远的一组一组的错落有致高高矮矮颜色各异的楼群,楼群之间和楼群后面还有愈来愈远的树林和建筑,如圆周率小数点后边的不尽数值,一直没入到朦胧山峦的苍茫之中。

④有一夜,两次醒来。头一次我看见外面有雾——不是雾霾是可爱的久违了的水晶晶的纯雾——太稀罕了,我就站在我的广角镜前,痴痴地看了一会。夜在纯雾的笼罩下,像海一般深沉。深沉的夜,深沉的雾,深沉的浩瀚海洋,淹没了这城市的所有东西,海水白茫茫一片。

⑤我再次起来的时候,立即想起外面的景色,就又凭窗静看,而一看竟看得入迷了,再没有睡。哦,那夜的海,那雾的海,那无比深沉的海,逐渐变得浅了、浅了,终有一刻,浩渺之水突然降落,被淹没的一切好像快要露出来了。猝然,有一个绯红的珊瑚映入视线,粘附在一座楼上。眨眼间,又一团绯红映入视线,也粘附在一座楼上。接着又一团、又一团绯红映入视线,都粘附在座座楼上。哦,鳞次栉比连墙接栋有如依偎着的楼!哦,稀稀落落、华华丽丽钻到我心里的红!哦,明暗高低远近!

⑥不久,有几只早醒的鸟儿,从空中静静飞过。世界没有任何响动。

⑦倏忽间,绯红的珊瑚有的长了,有的数量增加了,有的移到另一座楼上了。绯红有着不同的色阶,就像各色音阶在海水中奏出了动听的乐曲。而一些楼房的正面,整个被绯红所覆盖,绯红再也不是点和线,而是有了很大的面。有的绯红的面的前边,却是一座暗灰的楼,绯红对比了暗灰,暗灰凸显了绯红。这一切都在几近透明的海水中,分秒不停地疾速变化,光和影疾速变化,绯红也在疾速变化。片刻,东北角的楼群上,好像亮起了一些大小不等的超级灯泡!紧随着,大部分楼都明亮起来,都有了一些强弱纷杂的亮光。

⑧突然,有如海底火山喷发了,一股火焰猛烈蹿起,扫上了正北远远的一座楼。火舌在楼的一侧舔噬,疯狂舔噬。

⑨红光如响箭四射!

⑩烈焰似火龙冲天!

但结果,大楼却不曾被烧成黑色的框架,而是烧成了一块巨大的表面有网格的红玛瑙,每一格网格都闪着炫目的光芒。

待我穿上衣服,纽扣还未来得及结,海水已不见踪影,所有的楼,所有的树,所有的街道,都露出来了,都屹立在东天朝霞的辉照之下。无数车辆已开始如大河奔涌。

这时候,不仅是建筑上的各种玻璃,连一些石头都在反光。

这时候如果有人看我,我的瞳仁里一定也有光的欢跃。

然而旭日还未真正露脸。酿造了朝霞的旭日,就在我右前方的那几幢楼的后边。但唯独那几幢楼,还有浓重的黑影。而转瞬间,旭日呼之欲出,它的光芒在那一幢楼的黑黑的边沿,好像烧掉了十几块楼砖,形成一个壑口,呈扇面横向喷射。而楼后的天空、云彩、鸟影,以及属于早晨的力量和勇气,寸寸都散发着斑斓的气息

(《光明日报》2019年06月28日 16版)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

4.第③段描绘“现实的图景”,有四幅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5.作者重点写了夜晚醒来看到的景象,笔法细腻,给人带来特殊的视觉享受。请结合第⑦到第段,具体分析作者是怎么写景象变化的?

6.文章结尾写到“而楼后的天空、云彩、鸟影,以及属于早晨的力量和勇气,寸寸都散发着斑斓的气息”,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十二、作文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作文

刘成章透过角窗放眼高楼,看到了“力量和勇气”,感受到了“斑斓的气息”。其实,只要你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你就会看到美的风景,美的事物,美的人……这些,都会让你感受到时代跃动的旋律,让你激情澎湃,奋勇向前。

请根据上述内容,结合自身的经历与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文体不限。(不能透露与考生有关的信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