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后特训(11)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义项:①真诚,诚心;②副词。确实,的确;③连词。如果,果真。

(1)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

(2)帝感其(《愚公移山》)__________

(3)臣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

(4)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节选自沈起凤《谐铎·青衣捕盗》)

(注释)①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

公鉴其__________

(6)

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郞。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

能如是__________

(7)

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吴育)曰:“盗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遂寝。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②兖(yǎn)州:地名。③郓(yùn)州:地名。

无足虑者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义项:①覆,翻转;②颠倒。与“正”相对;③同“返”,返回,往返;④反思,反省;⑤违反,违背;⑥反叛,造反。

(1)水不能冲石,其激之力(《河中石兽》)__________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

(3)知不足,然后能自也(《虽有嘉肴》)__________

(4)始一焉(《愚公移山》)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

(节选自《列子·施氏与孟氏》)

(注释)①抚:安抚,抚慰。 ②刖(yuè)之:酷刑的一种。指施氏之邻人孟氏。③让:责问,责备。 

,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__________

(6)

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慎终》)

(注释)①成治:成就天下大治的功业。②万乘:乘,车乘。周制,天子出兵时车万乘,故以万乘称天子。

之而败俗__________

(7)

善学者,师逸 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②功:效果。③庸:此处指归功于。④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⑤节:树的枝干交接处。⑥目:纹理不顺处。

不善问者__________

(8)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诸身,而自得之矣。

(节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敬夫:张栻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

于此亦可以诸身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义项:①副词。本来;②副词。必,一定,固然。③稳固,安定;使之固,巩固;④地势险要,城郭坚固;⑤固执,顽固;固陋,浅薄;⑥坚定,坚决;坚守,安守。

(1)求之下流,颠(《河中石兽》)__________

(2)汝心之固,不可彻(《愚公移山》)__________

(3)其将可袭而虏也(《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

(节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衮(ɡǔn)龙:龙袍。②绂(fú)绣:一种官员的礼服。③枵(xiāo)腹:空腹。

自杀__________

(5)

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登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侃:指县令李侃。②爨(cuàn):烧火做饭。③犹:还。④遽(jù):立刻,马上。⑤引:退兵。⑥完:保全。

人谁肯__________

(6)

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遇事不妄,发即人不能挠。辨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

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阻,育取可行者行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育:即吴育,字春卿,宋代参知政事。②妄:轻易。③发:做决定。④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⑤忤(wǔ):违逆,不顺从,不和睦。⑥既而:不久。

育取可行者行之 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义项:①旧,旧的事物(学过的知识)。引申:从前,原来(的);故旧,老友;②缘故,原因;③连词。因此,所以;④副词。固,本来;⑤副词。故意,特意。

(1)温而知新(《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

(2)而两狼之并驱如(《狼》)__________

(3)渔者歌曰(《三峡》)__________

(4)公问其(《曹刿论战》)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及此耳。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

(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释)①燔(fán):焚烧。②少释:稍微消除。

及此耳__________

(6)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 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释)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 ②发:打开。

见有弊筐贮书在壁间__________

(7)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节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屯:驻扎的军队。②异时:从前。③固石洞:地名。

能得人心__________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义项:①忧虑,担忧;②祸患,灾难;③生病,疾病;④毛病,弊病。

(1)出则无敌国外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

(2)故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

(3)又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释)①虞:考虑,防范。②从:同。③罄(qìng):用尽,消耗殆尽。④干戈不戢(jí):战事终年不休。⑤殒(yǔn):死亡。

不虞后__________

(5)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节选自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俟:等到。

其幼时记忆不若人__________

(6)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之。颜率请借救于齐。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与秦,不若归之大国。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救周,而秦兵罢。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颜率:人名。

周君__________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义项:①追上,赶上。引申:做得到,赶得上,比得上;②至,到;③连词。和;④涉及,推及;⑤介词。趁着/等到……的时候。

(1)郡下,诣太守(《桃花源记》)__________

(2)徐公何能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

(3)若有作奸犯科为忠善者(《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

(注释)①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既非昌阳之所能__________

(5)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节选自《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汤熨之所__________

(6)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子鱼论战》)

(注释)①商:宋国是商朝后裔。

①宋公楚人战于泓__________

②彼众我寡,其未既济也__________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义项:①拿起,举起;②提拔,推举;选举;③任用;④举出,提出;⑤兴起,发动;⑥皆,全;⑦举动,行动。

(1)傅说于版筑之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

(2)是以众议宠为督(《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3)

(岳飞)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有删改)

(注释)①统制:当时的武官名。

凡有所__________

(4)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馀,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节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①藁(ɡǎo)城:地名。②髯(rán):胡子。③埒(liè):等同,齐等。

顺天乡试__________

(5)

初,敦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指王敦的弟弟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节选自《晋书·列传三十九》)

(注释)①敦:王敦,王导的堂兄。②顗(yǐ):周顗,字伯仁。曾投奔王敦,与王导交好。

敦之兵也__________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义项:①离开;使离开;驱赶;特指去世;②除去,去掉。引申:舍弃,抛弃;③损失,失去;④距,距离;⑤赴,前往;⑥过去的;后,以后。

(1)相委而(《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__

(2)岂能为暴涨携之(《河中石兽》)__________

(3)游人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③不暇顾:顾不上。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朕当奢省费__________

(5)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节选自《战国策·魏二》)

(注释)①庞葱:战国时期魏国大臣。②邯郸:地名。③寡人:古代王侯自称。④大梁:战国时魏(梁)国都城。⑤议:议论,这里指毁谤,非议。⑥罢:完了,毕。这里指结束。

今邯郸大梁也远于市__________

(6)

勾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勾践胙,命为伯。勾践已,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释)①胙(zuò):祭肉。

勾践已__________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义项:①美好,好,与“恶”相对;美好的品德、行为,好人,好事;认为好(好,表示赞同);使美好,修治;好好地;②友好,亲善;③爱惜,喜好;④擅长,善于;⑤好的,优点;⑥容易,常。

(1)择其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__________

(2)陈康肃公射(《卖油翁》)__________

(3)不知其也(《虽有嘉肴》)__________

(4)是可谓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鹤色洁形清,能鸣舞,卫懿公好之。所畜之鹤,皆有品位俸禄。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大夫石祁子,贤臣也。进谏屡次,俱不听。 时卫懿公正欲载鹤出游,谍报:“狄人入寇。”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计。百姓皆逃避村野,不肯即戎。石祁子亲往街市,述卫侯悔过之意,百姓始稍稍复集。

(节选自《东周列国志》)

(注释)①敛兵授甲:收集兵器,发放战甲。②即戎:指参军。

能鸣__________

(6)

郗超与谢玄不,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 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xī)超:人名。下文的谢玄”“(fú),均为人名。②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③梁、岐:地名。下文的淮阴,也为地名。④间:私自,偷着。⑤桓宣武: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⑥履屐:这里指小事。⑦元功:大功。⑧举:成功,成就。⑨先觉:有预见。

郗超与谢玄不__________

(7)

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祀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祷祠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节选自《史记·孝武本纪》)

(注释)①嬖(bì)臣:受宠幸的近臣。②神衹(qí):天神与地神。③泰帝:是神话传说中的古帝名。即太昊伏羲氏。④素女:中国神话传说中擅长鼓瑟的女神。

之,下公卿议__________

(8)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节选自曾巩《墨池记》)

(注释)①巩:曾巩。

岂爱人之 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义项:①听到,听见(听说,听从);使听到(使知道);②见识,见闻,收获;③闻名,著称;④传播,传布;⑤消息;⑥名声,名望;⑦嗅,嗅到。

(1)求之若此(《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

(2)陶后鲜有(《爱莲说》)__________

(3)军中将军令(《周亚夫军细柳》)__________

(4)卒获有所(《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5)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父母之名:耳可得,而口不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节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

(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挂好佩巾。

①如父母之名__________

②耳可得__________

③宁死,不愿子孙有此行也__________

(6)

(魏公子无忌)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 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释)①魏公子无忌:魏无忌,魏昭王少子,魏国公子,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①天下莫不__________

②名天下__________

(7)

惟公生有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灿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节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惟公生有于当时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义项:①答应,允许;②赞同,称许;③给予,奉献;④表示约计的数量;⑤期望。

(1)杂然相(《愚公移山》)__________

(2)潭中鱼可百头(《小石潭记》)__________

(3)遂先帝以驱驰(《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余东园有小山,环山为池,畜鱼苗二千。比年视之,头可一斤,明年可二斤,又明年有三斤者。仅取数头,即池无遗育矣。但见残鳞朽骨,零落山隈。伺之,见一獭于沟中,捕之不能得,余谓獭食吾鱼数千斤矣。

(节选自冯汝弼《佑山杂说》)

(注释)①畜(xù):畜养。②比年:到了一年。③隈(wēi):山或水弯曲的地方。④獭(tǎ):水獭。

头可一斤__________

(5)

晏子使鲁,比其反,景公为毁其邻以益其宅。晏子对曰:“先人有言曰:‘毋卜其居,而卜其邻。舍今得意于君者,慊其居则毋卜已。没氏之先人卜与臣邻,吉,臣可以废没氏之卜乎。夫大居而逆邻归之心,臣不愿也。请辞。”卒复其旧宅。公弗,因陈桓子以请,乃之。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有改动)

(注释)①卜:选择。②慊(qiè):满足,满意。③没氏:指房屋被毁的邻居家族。

①公弗__________

②乃__________

(6)

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走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

(注释)①总共:这里指统领。②要:同“邀”,邀请。③玄:郑玄,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④豪俊:豪杰,势大才高的人。

未以通人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义项:(1)yí:①丢失;②遗漏;③抛弃;④遗留,剩下。(2)wèi:给予,馈赠。

(1)以光先帝德(《出师表》)__________

(2)父母岁有裘葛之(《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

(3)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出师表》)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毕沅《岳飞》)

(注释)①飞:岳飞。②宵旰(ɡàn):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饰名姝__________

(5)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赵准)严,自领其子来,且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 “专治五子一人,毋及馀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节选自《涌幢小品》)

(注释)①朴:通“扑”,打人的器具。

一朴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义项:①停止;算了;②完成;完毕;③已往,过去;④离开,免官;⑤副词,不久;⑥副词,已经。

(1)骨尽矣(《狼》)__________

(2)转转不(《河中石兽》)__________

(3)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

(节选自《夜雨秋灯录》)

(注释)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女人包在头额,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

典质__________

(5)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书遍乃__________

(6)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节选自《元史·王冕传》)

(注释)①蹊:践踏。②恬:心神安适。

,辄默记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义项:①分别,分开;②不同;奇特的,与众不同的;③其他的,别的;④诧异(对……感到惊异);⑤奇异的事;灾害;怪异。

(1)属引凄(《三峡》)__________

(2)渔人甚之(《桃花源记》)__________

(3)或二者之为(《岳阳楼记》)__________

(课外语境练)

(4)

守土者廉知其期又当来,乃先期语之曰:“今天子神圣,薄海内外知天命有归,带甲者率先以军降,守土者次第以城降。汝类,敢抗天子不赴耶?”至期来,竟复去。守土者之,设大炮于衢,语之曰:“汝爱妻,数数来,汝再逸去,当死炮下!”象闻之,徐行伏炮台下,若待以举炮者。

(节选自《虞初新志》)

(注释)①廉:查访。②薄海:泛指海内外广大地区。③数(sù):同,快。

①汝__________

②守土者__________

(5)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节选自苏轼《天石砚铭(并序)》)

(注释)①纱縠(hú)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轼的父亲苏洵。④祥:吉祥之兆。

石,如鱼肤温莹__________

(6)

(甘罗)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甘罗:著名的少年政治家。②张唐:战国时秦国将领。③河间:地名。

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