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chì)     无消息(yǎo)    振聋发kuì

B.kān)    形()      惟妙惟xiào)   摩肩接zhǒng

C.shuō)   隙(xià)     连不断(mián)   坦荡如

D.劲(qiú)    鲜)      藏污纳gòu)    精竭虑(dàn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赋闲    燥热    富世山    张合自如

B.琐屑    推崇    石拱桥    长途泼涉

C.鉴赏    劳禄    阻拦索    重峦叠嶂

D.震颤    宽敞    黄鹤楼    和颜悦色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作者通过反复渲染、蓄势,充分突出了新闻事件本身的扣人心弦之处。

B.《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C.《昆明的雨》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作者浓厚的情怀。

D.《愚公移山》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叙写愚公以一己之力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书”即书信,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B.“唐宋八大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

C.骈文是唐代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以四、六句式为主。

D.“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记物、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二、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萧关逢候骑, 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

(2)自康乐以来,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4)___________________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透露出诗人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望》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名著阅读。 

请结合《鲁滨逊漂流记》中的具体情节,分析鲁滨逊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新闻现场)

姑苏晚报讯  30月28日,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少年传承中华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获奖名单,我市成绩喜人。赛前,我市广大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市级毛笔书法评选,共选出25件作品参加省赛。经过专家的评选,我市选送的毛笔书法作品中有10件获得一等奖,占全省该类书法一等奖获奖总数的25%,总分位居全省第一。本次活动,极大调动了我市师生研习书法的热情。据悉,这是我市少年毛笔书法第四次蝉联省赛第一。

材料二:(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课,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术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网友吞可吞:很喜欢书法教室和教室走廊陈列的名家作品。很羡慕写得一手好字的同学。但总是只有心动,没有行动。上了初中,作业多了,就更没有时间练字了。

网友奥利奥:晚上作业那么多,还是让孩子写完作业再说吧,然后有时间再练练书法,没有时间就算啦。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1)请为材料一(新闻现场)里的消息拟写一个标题。

(2)(新闻现场)里加点字“姑苏晚报讯”被称为什么?有什么作用?

(3)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析中小学书法教育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②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③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⑥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⑦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⑧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⑨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我”家在庚子年前后遭受了哪些灾难?请分点概括。

2.选文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两段话分别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

(1)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

(2)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4.选文第⑨段“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的“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调?为什么?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弘济桥

舒乙

①我在邯郸市永年县看到了一座宛如赵州桥的姊妹桥的桥。它叫弘济桥。此桥已默默无闻地耸立在滏阳河上大约一千四百年。前几年,在评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居然还在通行走车,状态极佳,相当完好,神气十足,令人赞叹和叫绝。

②远远看去,弘济桥像赵州桥一样,外观真好看,给人一股潇洒飘逸的感觉,的确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奇思妙想的结果,好像是天外飞来的彩虹。桥小有桥小的好处,大型桥由于跨度大,显示的往往是工程技术的高超和先进,反而没有赵州桥和弘济桥这种中等桥那么有整体感和艺术感。弘济桥不算大,略小于五十米,可以一览无余,整体感极佳,仿佛是一件可以用眼细品的艺术品,瞧着特别舒服。它是那样的既稳重又俏皮。头一眼的感觉就是特别匀称,特别空灵,在安祥中不失灵动,在敦实中不失柔媚,透着一股东方美的神韵。

③它的确是一件大艺术品,是人类工程界的一绝。

④赵州桥已维修过多次,而弘济桥却突显得更原汁原味,除了在明万历年间大修过一次,主要是换了望柱和护拦板,其余皆是原状原样原物,呈现出十足的原真性。一看那桥面就知道,完全是一付沧桑的原态,总体起伏不平,石块都缺了楞角,而且由于常年被车辆磨圧,被穿流的人流踩踏,每坱石料的表面都变得很光滑。幸亏所选的石料异常结实。石料里以一种青色砂石为主,间或也有花玉石,还有海底层积岩,居然还有一些古生物化石露出表面,上面有清晰可见的三叶虫和蛤螺!这绝对是世上独有。

⑤大石料都用铁朿腰连接,当年没有水泥呀。铁朿腰又名铁蝴蝶,也都完好,仍起着连接作用,而且比比皆是,透着一种有历史感的真实和悠久。

⑥弘济桥甚至比赵州桥还多着一些细节上的精致,比如,石块之间有内藏的榫卯结构;在每个桥拱上都有半圆状的石质勾连线,宛如突出来的眉额,增加了桥侧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桥体两侧都有颇为复杂的浮雕,除了中央部位的大兽头之外还刻着四爪龙、奔马、连理花纹等等。勾连线除了在结构上的加固作用之外,可能还有为侧面精美浮雕遮雨的作用;桥面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潮音孔”,发大水时随着水流和气流的加速会发出警报声。这些都使弘济桥显得更加精美。

⑦两侧桥肩是敞肩,上有一对“撞”,即腹拱,它们除了减少筑桥的用料和桥的总重之外,有辅助泄洪作用,减少了水的侧圧,非常科学,同时又很好看,很有图案美和几何图形的灵机妙算,而且给纤夫打开了穿桥的通道。这种设计在世界上领先了好几百年。

⑧桥拱由半圆形变为圆弧形也是一种工程创意的突破,桥高降至6.02米,而不是半径那么高,减少了桥面因过高的桥拱而带来的上下不便,纵向的十八道细长拱券石既增加了桥拱的稳定性和施工的方便,也是一种革命性的设计理念的突破,在筑桥史上都是了不起的进步。

⑨现在,在“撞”的下方,明显有纤绳在桥拱表面石料上留下的磨痕,不止一条,说明在这座古桥下曾有不少大船通过,纤夫们可以穿过“撞”,在岸边上来回拉纤。

⑩那时河中有南北向的船经过,可直达天津;而桥面上东西向有车辆和行人经过,是通往山东和河南的咽喉要道。弘济桥的存在证明了古代邯郸的繁华和重要。

1.概括说明弘济桥有那些特征。

2.第⑥段“勾连线除了在结构上的加固作用之外,可能还有为侧面精美浮雕遮雨的作用”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弘济桥和赵州桥相比有哪些独特之处?

4.第②段中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六、课内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

(2)而去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4.请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的妙用。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中的惊喜让我们感到无限欢悦。意想不到的礼物是惊喜,柳暗花明的发现是惊喜,他乡遇故知的邂逅是惊喜,雪中送炭的帮助是惊喜……

请以“惊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700字;②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按要求作文

一年四季中,家乡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请以“家乡的    季”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能抓住季节景物特征,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