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

小米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①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niàng ②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gài③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马羊等大牲④能消化。

(1)依次给加线处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出加点的词词性不同的一项________

A.也粘性小米     B.中国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造的

C.可以饲料       D.只有牛马羊等大牲畜消化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张明同学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C.那些对自己的事业有探索精神并乐此不疲的人,最终走向了成功。

D.她长着高挑的身材,有一头瀑布般的长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引人注目。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D.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D.《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关于名著《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

B.《昆虫记》中介绍:矿蜂是蜜蜂的一种,它拥有电报线,还常常把巢建在结实的泥土里。

C.《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诗文默写。

(1)上下句默写。

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④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根据提示默写。

①崔颢的《黄鹤楼》中写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描绘了一幅海天相接的辽阔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背影》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①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批注①“扑扑身上的泥土”这个细节补写了父亲过铁道的艰难(或父亲不嫌脏不嫌累,突出爱子之情);“轻松”写出了父亲尽到自己责任后的那种满足、踏实的心情(或故作轻松,怕儿子担心,过意不去)。)过一会儿说:②“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批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用符号法划分“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的句子成分。

2.作批注的读书方法,能及时记录并表达我们读文章时的思考、感悟。它可以谈感悟理解,或生发联想,或赏析表达特色,或质疑问难;要求紧扣文章内容,表达通畅简洁。参照示例批注①,完成批注②。

3.“我”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样子,“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说说作者此时此刻是一种怎样的心理感受?

4.选文最后一句“我的眼泪又来了”中的“又”字用得好,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 国民党22年反革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括号内的文字是这篇消息的部分,它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2.文中的导语部分是从“____________”,导语部分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3.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4.这则新闻的标题应该是:

5.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纸化办公

——言不由衷的“伪低碳”

(1)再也没有了打印机吱吱吞吐纸张的声音,办公桌下方的废纸篓里也看不见揉成一团的废纸。从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普及,一场将纸张、笔、订书机等传统办公用品“赶”出办公室的无纸化办公潮流,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写字楼中蔓延。

(2)“无纸化办公”的提倡者们相信,这场办公室里的“革命”既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公司耗材与办公成本。同时,这一浪潮还得到了众多环保人士的支持,他们坚信,办公室里少用甚至不用纸张,能够以减少消耗的方式实现环保的目的,对保护全球森林资源具有积极意义。

(3)然而,他们也许忽略了,作为传统纸、笔的代替物,电子传媒工具虽然看起来人畜无害,但实际上却是个环保“隐形杀手”。“无纸化办公”也许没有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绿”——企业为了确保内部沟通与对外联系不受影响,少用纸就等于要多用电脑、电话、数据中心等电子传媒工具。虽然不需要砍伐树木来维持这些设备的运转,但是,电不会凭空而来。

(4)这就造成了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局面——“无纸化办公”保护植被、净化空气,但为了供电要多烧煤,火电厂的排放物又让空气质量恶化。以美国为例,目前每年用来支撑电子设备、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约等于25000个家庭的用电总和。煤炭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等大量有害气体,而排放这些有害气体则可能导致下酸雨,包括美国东北部和阿巴拉契亚山的红山林,都是酸雨的受害者

(5)不久前,美国中部大西洋印刷制图协会开展了一场叫作“Print  Grows  Trees”的活动,试图证明合理利用打印机其实可以保护更多植被。为了抨击“无纸化办公”,他们提出了一项质疑:“开发矿山会不会毁绿?”实际上,在挖煤的过程中,不管是露天开采还是矿山开采,都会导致矿场附近植被遭破坏。据统计,每年为了满足美国国内的电脑、通信网络和数据中心的用电,大约要牺牲965平方千米的森林。

(6)除了能源消耗方面的“糊涂账”,在废弃物的处理方面,“无纸化办公”也面临着比传统办公用品更大的挑战。受“无纸化办公”以及科技不断发展的刺激,电子传媒工具始终不断被更新和淘汰,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电子垃圾”。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目前全球电子垃圾的年均增幅约为4000万吨,增量惊人。数千万吨电子垃圾的堆积,背后是大量电能的浪费。据了解,每生产一千克塑料或金属零部件的耗电量,可供一台平板电视运行10个小时,而生产半导体部件所需的用电量,比传统零件还要高出许多。电子垃圾带来的更大的危险,还是其中所含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的铅、铜、锡,有些还含有汞、铬等有害物质,会污染垃圾场附近的空气、水源、土壤,还会诱发附近居民出现各种炎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类癌症。

(7)对此,越来越多的人士认为,绝对排除纸张、笔墨和打印机,并不能真正解决由此引起的环保问题,转变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8)首先需要改变的,是陈旧的木浆造纸的方法,应研发如何在生产纸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可再生原料和可再生能源,同时使用安全无毒并易分解的化学添加剂。其次需要改进的,是那种身材庞大、浪费油墨的打印机,提倡在办公室使用更环保,更小巧的便携式打印机。

(选自《文汇报》)

1.第1段加点词“几乎”能否省略?简要说明理由。

2.第3段中划线句中“绿”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第4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无纸化办公是言不由衷的伪低碳的原因。

5.根据选文,解决办公室纸张、笔墨和打印机引起的环保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五、对比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的题目,(甲)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

(乙)文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文的横线上,补写出原句。

3.解释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__________  (2)流飘荡___________

(3)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4)疏条交映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水/皆缥碧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晓雾将,猿鸟乱鸣(消散) B.急湍箭,猛浪若奔(甚至)

C.未复有能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通“返”)

6.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8.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的热爱之情。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即可看出。

 

六、作文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母亲用生命挽救危难中的孩子,我们为之鞠躬,警察用鲜血维护人民的利益,我们为之鞠躬……一粒平凡的种子竟顽强挤出石缝,一展风采,我们为之鞠躬,蝴蝶扇动翅膀竟能引起一场台风,我们为之鞠躬……

你的人生经历中,肯定会有令你为之鞠躬的人或物,请以“向         鞠躬”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们的生活,因有歌声而变得美好。歌声陪伴着我们成长,激励着我们前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姿。岁月如歌,人生如歌,我们在歌声中编织五彩的人生岁月。

请以“我最喜爱的一首歌”或“歌声激励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