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古诗词曲鉴赏·课后特训(9)
一、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点题,交代了观的方位、地点以及观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大海的近景,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C.“洪波涌起”中的“涌”字,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D.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观沧海

东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叙事,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借日月星辰的想象,来表现大海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2.加线句子是全诗的写景句。请依次写出其中所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道”为听说,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C.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人将客观的意念和感受赋予主观事物,抒情言志,加强了感情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B.“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五溪”说明友人旅途之艰,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惦念之情。

C.第三、四句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请品析加线句子中“愁”字的表达效果。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B.第二句中的“过五溪”三字看似平淡,实际上写出了龙标的荒远和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019本溪)选出下列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小令文字精炼,只有5句,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B.这首小令的首句,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是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是“他”眼中所见,提示着“他”的存在。

C.这首小令前三句是名词连排,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

D.这首小令全是“景”语,却字字都扣着“情”字来写,堪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

2.加线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是元曲大家,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天净沙是曲牌名。

B.全曲用28字、十种景物、四种镜头勾勒出一幅清冷、苍凉的早秋晚景图。

C.“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以乐景写哀情,使客居异乡的游子更添愁思。

D.“断肠”是全曲之“眼”,直抒胸臆,表现了游子浪迹天涯的孤寂之情。

2.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逸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元曲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加线句子。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2.“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致远一生郁郁不得志,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这首小令就是他在羁旅途中写下的。

B.前两句“枯藤”“老树”“小桥流水人家”给人以幽静闲适之感。

C.结尾句是点睛之笔,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感,恰当地表现了小令的主题。

D.这首小令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游子深秋远行图。

2.联系这首散曲的主旨,说说加线句子在《天净沙·秋思》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B.“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暮景图,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添一层荒凉感。

C.“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2.这首小令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问归期未有期”表达了对“归期”的希望与“未有期”的失望。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巴山之水注满秋池的景象,烘托出凄凉的氛围。

C.诗的最后两句是实写,描写诗人终于回到家乡和妻子秉烛夜谈的场景。

D.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羁旅的孤寂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思归之情。

2.请品味加线句子中“涨”字的妙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一问一答,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和不得归之苦。

B.“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诗人借眼前景物来自然地抒发愁苦之情。

C.“期”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恰当地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回环往复的意境之美。

D.诗的后两句,表达出对未来欢乐的憧憬,写出诗人与友人重聚时的欢乐气氛。

2.“君问归期未有期”中两个“期”字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诗中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倾诉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抒发了盼望北归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

B.“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像是在回答询问,把亲人盼归、诗人思归的心情活化出来,同时表达了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

C.“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言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亦显愁思深重。以虚写之景托情,婉转自然又新颖别致。

D.两个“巴山夜雨”,现实和想象交织,以未来欢聚许诺,反衬现实之愁苦,使思念之情曲折委婉、含蓄隽永。

2.这首诗中,加线句子中诗人写“雨”有什么作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2019锦州)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

A.本诗开篇以设问提起,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雄奇壮阔生发的感慨。“青未了”突出了泰山苍翠、连绵不断的特点。

B.“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大自然赋予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使大自然似乎有了感情;“阴阳割昏晓”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写出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心胸荡漾,归鸟进入视野,时已薄暮,诗人顿觉眼界大开。

D.“凌”字表达了诗人登临泰山极顶,远望“众山小”时的豪迈之情,体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和成就伟业的远大抱负。

2.青年杜甫曾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其诗作也洋溢着一股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请以加线句子为例进行赏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回答。

2.杜甫的《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请你从写作特色方面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二句远望泰山。大笔勾勒泰山横亘绵延之势,亦显惊叹仰慕之情。

B.三、四句近看泰山。细笔描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C.五、六句细赏泰山。工笔描摹山中云气升腾,林中群鸟还巢的美景。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

2.品味颔联中“钟”字或“割”字的妙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绵延不尽、高耸入云。

B.颔联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C.尾联写企盼登山之情。“会当”意为“终要”,写诗人望岳而产生了登岳的想法,看似写登山,实为明志。

D.全诗紧扣“望”字来写,由近到远,热情赞美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透露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诗歌的最后两句被誉为千古名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