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困难 | |
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
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运用夸张手法,借写古塔之高表现自己立足点之高,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
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飞来山”点明了地点,次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B.“闻说鸡鸣见日升”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 D.这是一首登高望远诗,通过对眼前之景的描写,由塔之高联想到神话传说,进而写出自己看到的壮美风光,大气而沉着。 2.请简要描述加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
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2019新疆改编)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打动人心的名句。 2.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的前两句反映了诗人极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作简要赏析。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离愁”一词直接表现了诗人的心境。 B.第二句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 D.诗的前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中表现了哀怨的愁绪。 2.(2018福州质检)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以落红自喻,表明心志。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第三、四句是这首诗的精华,请你作简要赏析。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叙事抒情,既有离别的忧伤,又含离别的轻松,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 B.后两句以“落红”自喻,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落魄官场的失意与惆怅。 C.本诗将诗人的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议论和抒情有机结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D.本诗构思新颖,一反历代文人对花落泪,对月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的积极意义。 2.这首诗的加线句子广为传诵,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用“烟”“月”“水”“沙”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幽静、惬意的气氛。 B.“夜泊秦淮”揭示时间、地点,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C.最后一句运用典故,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那些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忧虑与愤慨。 D.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沈德潜称之为“绝唱”。 2.首句中的“笼”字好在哪里?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谈谈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谈谈你对加线句子的理解。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B.第二句为第一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地点,同时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到枢纽作用,照应了诗题。 C.三、四两句中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运用了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在对历史的咏叹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牧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加线句子所展现的场景。
|
1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最后一句中的“犹”字。 2.“商女”具体指代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会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B.第二句点明环境,在结构上起到枢纽作用,照应了诗题。 C.三、四两句中诗人表面上指责商女,其实是运用了曲笔,真正应该汗颜的是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 D.整首诗基调沉郁顿挫,在对历史的咏叹中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牧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安史之乱”这段历史。 2.诗的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14. 难度:中等 | |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2.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017莆田质检)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登临怀古,画面暗淡,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B.首联以传说落笔,从虚处生发开去,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C.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亲人相见的情景。 D.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
1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与思乡之情,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感。 C.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1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2017莆田质检)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登临怀古,画面暗淡,意中有象,虚实结合。 B.首联以传说落笔,从虚处生发开去,为黄鹤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C.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亲人相见的情景。 D.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 2.请品析最后一句中“愁”字的表达效果。
|
1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颔联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前四句从神仙传说入笔,立意超逸高远。连用三个“黄鹤”,一气贯通,顺势而下,读来毫无滞碍。 C.颈联由实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转为虚幻的传说,对仗工整,运用两个叠词,音调和谐。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2.(2017莆田质检)诗歌的尾联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