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江苏宝应实验初级中学初三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当代,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教育         B.科学技术         C.中国共产党     D.三大文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前面有烧毁的树木,身后是淹没的村庄;山地里奔走着哭泣的生灵,江面上漂浮着污浊的泡沫。什么时候开始,这天空不再湛蓝,这雨水不再清润,这土地越来越少,这森林越来越疏。”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是  

①人口迅速增长 ②资源日益紧张

③环境严重恶化 ④地区发展不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人类社会的基础是

A.各种关系       B.物质生产活动     C.物质生产资料     D.血缘关系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是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B.要关爱自然

C.要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                D.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更重要的是   

A.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                    B.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C.明确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D.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人说:“社会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这个社会。当生存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时,我们再好的愿望都会成为空想。”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就越多     

B.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C.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D.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胡锦涛主席曾提出:“在共享中共建,在共建中共享。”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角度看,提倡“共建”的依据是                     

A.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

B.人们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

C.人们的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从右图漫画中,你看到了   

①“看客”心态     ②见义勇为

③对社会的冷漠情绪 ④不良社会风气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现实生活中,下列属于对社会的冷漠情绪  和“看客”心态的是

A.看到公共场所乱扔的垃圾熟视无睹

B.在大街上过马路闯红灯、不走斑马线

C.在公园里随意践踏草坪

D.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吸烟、讲话、乱扔瓜皮果壳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B.最重要的责任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C.只强调国家、社会责任而忽视个人、家庭利益

D.将个人、家庭责任置于国家、社会之上的,是我们不允许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2010年上海世博会,很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上海世博会。他们的行为是   

A.他们在实行勤工俭学活动           

B.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C.为了祖国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       

D.他们想早日毕业,实现就业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摩擦生火      B.人类的产生      C.文字的出现       D.国家的产生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干中华传统文化的是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样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A.继承和发扬中国一切传统文化         B.减少外来文化和外国节日的影响

C.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D.通过立法控制中国人过外国节日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目前,世界上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几百所孔子学院或者孔子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要开展汉语文化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世界各地也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这些说明

A.中国文化取代了世界各国的文化   

B.只有中国文化代表着人类发展的优秀成果

C.我国正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  

D.中国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端午节在世界文化遗产申请中让韩国捷足先登了,你对此的感受是   

A.应增强责任感,弘扬民族文化      

B.韩国的端午节与我们的端午节不同,无所谓

C.一件小事,不应该提到那么高的高度      

D.极其愤怒,与韩国断交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开幕。活泼可爱的蓝精灵“海宝”、飘逸灵动的汉字“世”字型会徽、磅礴厚重的“东方之冠”等,既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体现了国际性,彰显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这表明

①各种文化可以相互融合、和谐发展     

②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③各种文化要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④我们要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在一个民族中,当代人的许多情感特征都可以从民族文化中找到历史根源。古往今来,无数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和寻常百姓,都拥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意义在于

①只有文化上的认同,才能提高民族的凝聚力 

②可以抵制外来文化的侵入

③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    

④可以增强民族团结和促进社会安定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下列选项中,属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① 长征精神  ②“两弹一星”精神 

③抗洪精神   ④载人航天精神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它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形似三人合臂相拥状似幸福和睦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的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6ec8aac122bd4f6e

 

看到这个会徽,我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什么?怎样做到这一点?(5分)

 

三、探究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0年8月7日夜,甘肃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这是我们国家的又一个灾难,又一个考验。全中国的人们都把爱心放在了灾区,捐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温总理在汶川大地震的时候就说过多难兴邦,伟大的中华民族会变的更加强大。灾后的中国到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

请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探究并回答问题。

(1)全国各族人民众志成城,折射出中华儿女怎样的民族精神?(2分)

(2)弘扬这种民族精神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何意义?(2分)

(3)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打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3分)

 

四、论述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0年9月26日,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新制定的《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办法》,该办法上要求,若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书,高中生三个学年共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28个选修学分。其中,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和社会实践6个学分。为此,九年级(3)班展开讨论 ,有同学认为:我们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没必要去参加社区服务。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8分)

 

五、综合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0年在扬州市创建国家文明城之际,恰逢我校建校10周年。学校发出“争做文明人,创建文明城”、“讲文明,树形象,迎校庆”的倡议,创建文明校园的系列活动正在进行。

现在,请你来参加: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要 “讲文明,树形象”“争做文明人”?(4分)

 (2)校园电视台准备拍摄一组镜头,请提供相关信息。

①校园文明的行为(2分)

②校园不文明现象(2分)

(3)请为全校同学“讲文明,树形象,迎校庆”提两点具体建议。(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