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图,A、B位于同一纬线上,PA、PB是晨昏线的一部分,A点时间为7时20分。完成下列各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可能为 ( ) A.20°N,75°E B.20°N,105°W C.20°S,75°E D.20°S,105°W 2.这一天,图中各点昼夜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 ) A.A、B昼夜不等长 B.Q昼夜可能等长 C.P点出现极昼 D.Q点一定出现极夜
|
2. 难度:中等 | |
图中的甲群岛呈半圆形带状分布,断断续续,自东向西延伸,长达2700多千米。该群岛中的M岛为乌姆纳克岛。读乌姆纳克岛周围的海底地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各题。 1.图中甲群岛多火山、地震,有关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②位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③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④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有关该群岛所在地区地理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冬季该群贪地区降水的水汽全部来自太平洋 ②该群岛南部海区的平均水深大于北部海区 ③该群岛气温的年较差要大于同纬度的大陆地区 ④该群岛南、北海区海水温度差异很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图为某地级市的城市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沿海有N、M、W三个县城。东部海岸为沙质海岸,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地形特点为 A.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南部滨海平原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北低南高 C.地势起伏较小,地表平坦开阔 D.地形类型齐全,地势由北向南倾斜 2.该区域规划中正确的是 A.规划拟在W城市局大型区域电厂和焦化厂 B.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 C.N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D.F处建污水处理厂 3.该市交通建设规划不合理的是 A.拟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城连接 B.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 C.在M城可建深水码头 D.M城与W城之间拟建高级公路
|
4. 难度:中等 | |
读奥地利位置图及1981-2001年人口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国 A.西部人口密度大,东部人口密度小 B.北部人口增长快,南部人口增长慢 C.中部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D.西部人口增长速度快,中部人口增长慢 2.依据图中人口变化特点,可以推测1981—2001年该国 A.东北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B.西部城市化程度高 C.中部地区人口老上龄化严重 D.东北部经济发展水平低
|
5. 难度:中等 | |
读图“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曲线 A.a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b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a、b曲线反映城市道路交通流量的突变性 2.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是 A.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环行-放射式道路网 C.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量增长,实行限行措施
|
6. 难度:中等 | |
(36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描述银川平原年蒸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原因。(12分) (2)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12分) (3)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分别分析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12分)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10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导致冷空气不断侵入我国。中国气象局监测显示,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2月9日,华北大部、黄淮及江淮北部水量不足50毫米,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少5—8成,持续少雨使中国华北、黄淮等地气象干旱迅速发展。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严重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1)读图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地区出现气象干旱的自然原因。(10分) (2)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用可持续发展观点说明华北地区合理用水的地理意义。(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