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媒体报道:东亚地区沙尘暴的源地主要在中国境内;而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中国的沙尘暴三分之二源于国外。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中国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位于下列哪个国家境内 (    )

A.蒙古           B.阿富汗        C.吉尔吉斯斯坦            D.俄罗斯

2.当沙尘暴发生时,我国南方地区常伴有泥雨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

A.含沙气流在南方山地迎风坡上升  

B.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气团相遇后被抬升

C.南方雨水把气流中沙粒冲刷下来

D.含沙气流与南方暖湿空气混合,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所致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表为我国主要大河流域水量平衡值,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径流系数(runoff coefficient)是一定汇水面积地面径流量与降水量的比值,是任意时段内的径流深度y(或径流总量W)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或降水总量)的比值。

1.雅鲁藏布江蒸发系数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降水量大                          B.气温低    

C.峡谷深                            D.光照弱

2.将表中河流按水量平衡值进行分类,下列各组中最为合理的一组是(  )

A.长江、珠江                        B.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

C.黄河、松花江                      D.松花江、雅鲁藏布江

3.表中河流从水量平衡值角度分析,最容易被污染的是 (  )

A.珠江                              B.淮河     

C.雅鲁藏布江                        D.黄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表(2006年)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A.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①比②大,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

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丁地带的是

①东北平原  ②塔里木盆地    ③雅鲁藏布江谷地 ④横断山区,红水河流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l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①湖面低干海平面

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④含盐量降低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气候变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1984—1992年中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我国在1984-1985年对外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优先开放14个海口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密度大                          B.气候湿润         

C.矿产丰富                            D.交通便利

2.我国1984-1992年对外开放城市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A.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B.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进

C.由平原向山区推进                     D.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推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P地与Q地相比,P地

①.年大风日数少   ②.年降水量多   ③.年降雪日数少 ④.沙尘暴日数多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截留水分   ②.改变气候类型  ③.削弱风力   ④.改变植被类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2.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               C.④               D.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说法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对该地区有一定影响

B.沿地形剖面图的方向是东南—西北向  

C.该地区在南方低山丘陵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D.GPS可以监测该地区水稻、棉花、甘蔗的生长状况

2.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

A.可缓解图示地区夏季炎热的天气     

B.将导致图示地区河湖水位上升,淹没良田

C.可缓解图示a地区的洪涝灾害  

D.使图示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增,有利于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约束

B.甲河下游受地形约束,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均受地形约束

D.均受气候影响

2.关于两河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河上游地区终年少雨,荒漠广布

B.乙河上游地区终年多雨,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森林茂密

C.甲河下游地区草场广阔,乙河下游地区水田连片

D.目前乙河的河口三角洲扩展速度快于甲河的河口三角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夏季流量小                    B.补给以降水为主

C.水量向下游增大                 D.径流年际变化小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下表为降水量在60mm/30分钟时,“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

B.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

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

D.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

2.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条件下,同时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均较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

A.20%~40%         B.40%~60%    C.60%~70%      D.70%~85%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69—2004年我国东部H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1990年以来,H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2.造成H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前30名城市个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A.湘、粤、闽                B.苏、浙、粤 

C.京、辽、鲁                D.沪、浙、赣

2.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A.城市建筑       B.旅游资源      C.风俗习惯        D.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如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1分)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2分)

(3)材料:2008年11月13日,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各部委专家学者200多人对广东省展开了改革开放30年来史无前例的高规格调研。珠三角规划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对珠三角进行30年来史无前例的高规格调研,其原因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9分)读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力现状分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据图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粮食高产区分布的特点。(2分)

(2)在陕北发展中为了实现人地和谐,简答以下方面的措施。(6分)

人口方面                                                                  

农业上                                                                    

资源与生态上                                                              

(3)该地区被称为塞外江南的地区是宁夏平原和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9分)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资料一: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资料二: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资料三: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矿产资源、                等。(2分)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2分)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1分)

A.植物种类增加       B.土壤肥力降低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2分)

(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2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7分)我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比较不同区域的耕地资源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读图表回答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填表比较苏州和徐州农业生产区位条件(3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读图比较1990年至2006年苏州和徐州耕地面积总体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分)

                                                                            

                                                                             

(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州、徐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表,比较两地“GDP”和“GDP每增加亿元占用的耕地面积”变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2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馆外墙的色调由明快的绿、白两种颜色构成,绿色代表着江河源头的生命气息和净土特色,白色象征着高耸的昆仑雪峰。“青海省地理简图”上甲、乙、丙三条山脉中表示“昆山仑脉”的是____;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指黄河、长江和______.(2分)

2).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1分)

3).世博会青海馆以“源出青海”为核心概念.展现了三江源对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养育功能。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一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

A河:_____;B河:_____.(2分)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深感作为“中华水塔”所肩负的责任,确立了“环保立省”的发展之道。简述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该采取的有效举措。

问题:(1分)

原因:(2分)                                               

举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