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造成目前耕地资源减少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占用大量耕地      B.退耕还湖,土地减少

C.滩涂逐渐盐碱化            D.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2.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

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表中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2.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人                     D.更优的自然环境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 abc    B. acd     C. abd     D. bc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加       D.讯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土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石家庄的兴起主要与,

A.公路有关    B.河流有关   C.运河有关    D.铁路有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既属于集约型农业,有属于商品化农业的是

A.内蒙古高原上的游牧业    B.巴西热带雨林的迁移农业

C.哈尔滨郊区的花卉生产    D.浙闽山区的水稻生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事物或现象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哈尔滨的冰雪节    B.黄山的迎客松

C.钱塘江的大潮      D.吉林的雾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城市化过程的主要表现是

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④城市人口文化水平提高⑤劳动力从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做法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C.扩大郊区发展花卉、蔬菜的生产规模  D.在城市郊区大力发展旅游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其影响这一现象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土壤   B.地形   C.气候    D.水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该城的最佳住宅区和CBD(中心商务区)应分别布局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处和⑤处

B、①处和③处

C、②处和⑤处

D、③处和①处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属于 “高一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生产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但是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植粮食,影响其主要区位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交通   C.市场气候    D.劳动力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城市化进程开始的主要原因:

A.新航路的开辟          B.启蒙运动的兴起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工业革命的开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城市化进程的本质内容是

A.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数量上升

B.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集聚

C.城市用地扩展,出现大量人造景观

D.城镇密度加大,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80年以来,黑龙江省西部水稻集中种植区向北推移了1个纬度左右,替代了原玉米种植区。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条件   C.河流汛期   D.降水总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是影响四地作物生产的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四地作物分别是:①江南丘陵的茶树,②河西走廊的粮棉,③海南岛的天然橡胶,④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请根据各作物生长的具体要求,选择搭配正确的一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一甲②---乙③--丙④一丁    B.①一丁②一甲③一丙④一乙

C.①一乙②一丁③--甲④一丙     D.①一甲②一丁③一乙④一丙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示意某国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变化。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 1982年该国城镇化水平为

A. 10%  B. 20%   C. 30%   D. 40%

2.20世纪该国城镇人口比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60年代初期  B. 70年代中期  C.80年代中期   D. 90年代后期

3. 1961 ~2007年,该国城镇化总体趋势表现为

A.乡村人口持续增加    B.城镇人口缓慢减少

C.进人加速发展阶段    D.进人郊区化阶段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是

A.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B.大型中心城市放慢发展

C.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小城镇

D.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① 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东南部地区劳动力不足

③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读下图,如果想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蔬菜、养鱼、果树等农业类型,应该怎样进行选择?为什么?(2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理由                      

B            ,理由                      

C            ,理由                      

D            ,理由                      

E             ,理由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由t1至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此过程被称为         化,是指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       地区转变

            地区的过程。

(2)此过程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       规模不断扩大。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试分析哈尔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10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