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天津市南开区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是

A.人口密度       B.出生率         C.自然增长率     D.死亡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读 “新中国人口的自然变动图”,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增长率约为

A.33‰        B.43‰             C.25‰          D.15‰

2.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分析,未来10~20年内将出现的情况是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D.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7‰左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表为某国历史上不同年份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据此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2.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A.北欧            B.非洲            C.东南亚          D.南美洲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右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

A.过渡模式和“高高低”模式

B.过渡模式和“三低”模式

C.“高高低”模式和“三低”模式

D.“高高低”模式和过渡模式

2.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

①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  低  ③经济落后,较为原始  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为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读图回答。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M、N两国属于

A.M-发达国家、N-发达国家             B.M-发达国家、N-发展中国家

C.M-发展中国家、N-发达国家            D.M-发展中国家、N-发展中国家

2.判断关于两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M、N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同步变化

B.M国比N国人口增长模式改变的年代早

C.M国人口模式转变后,国内人口迁移以农村迁往城市为主

D.N国人口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城市普遍出现了逆城市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天津的韩明同学随父母去加拿大定居

B.三峡库区部分移民被安置到浙江农村

C.外地大学生在滨海新区安家工作

D.英国足球运动员到南非参加世界杯比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不少中老年的东北人到海南买房定居,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社会文化因素    B.生态环境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回答。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1.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2.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关于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②环境承载力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③对于封闭的区域而言,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  ④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关于合理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合理人口容量小于环境承载力

B.地区经济越发达,其合理人口容量就越小

C.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与其合理人口容量无关

D.合理人口容量是指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容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环境承载力估算方法最为广泛的是

A.依据土地面积测算                  B.依据工业生产测算

C.依据淡水资源测算                  D.依据粮食生产测算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城市空间结构的各功能区中:早晚人口流动较大、昼夜人口差异最大的功能区是

A.郊区            B.住宅区         C.行政中心区     D.中心商务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城市中的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的原因是

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②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③为了寻求便利的交通条件  ④为了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读下图,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如果要在该城市建中心商务区,应建在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对该城市空间结构状况的认识,正确的是

A.a地地处市中心,方便人们上下班,应大量兴建住宅

B.b地交通条件优越,在四个地点中地价最贵

C.c地位于城市边缘,濒临湖泊,环境优美,可建高级住宅

D. d地位于城市郊区,拥有较多的空置土地,最适合兴建大型商业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读“某城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回答。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A.市区地价较过去总体下降

B.郊区交通通达度有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在逐渐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水产养殖场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产业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读武汉城市圈(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孝感市、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范围图,回答。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示区域中的九个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麻城市相比,红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少

B.与鄂州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范围小

C.该城市圈中,武汉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与大冶市相比,黄石市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右图显示,衡量城市化水平最主要  的标志是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城市化发展速度

B.城市化起始时间

C.城市人口比重

D.城市的数量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表现在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低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逐渐变缓

C.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早

D.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表现为

A.大城市人口开始向乡村回流          B.东、西部城市化速度同步

C.大城市周围卫星城发展较快          D.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快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世界城市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缓慢  ②中小城市迅速发展 

③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特大城市迅猛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近年来,我国南方不少城市街道的大理石景观雕塑受侵蚀严重,原因主要是

A.未能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          B.多次发生沙尘天气

C.台风登陆强风破坏                  D.城市气温越来越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对我国城市水质的调查显示

A.城市地下水安全可靠,未受污染      B.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

C.我国大部分江河水质优良            D.城市河段多数适宜作饮用水源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中国人口味之杂,堪称世界之冠,却也有一定规律可循:即“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仅就“辣”而言,就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据此回答。

1.由材料可分析出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A.自然环境是文化现象产生的基础

B.不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绝对不会相同

C.某地区文化的形成只与自然环境有关而与人文社会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但文化不会影响自然环境

2.川、湘、黔三省区喜食辣椒的习俗,主要与当地的(   )特点有关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水文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杏花、春雨、江南,南曲如抽丝;骏马、秋风、冀北,北曲如抡枪

B.居民住宅为保证冬季采光,建筑物间距由北向南逐渐扩大

C.北方语言,支系繁多,比较复杂;南方语言,支系很少,比较单一

D.北方多砖瓦竹木建筑,通风散热;南方砖坯垒墙,防寒保暖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采茶舞”最有可能是(   )地区的代表性舞蹈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黄土高原        D.江南丘陵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则少见围墙,这体现了

A.中国历史发展比美国长

B.中国文化内敛、封闭;西方文化外向、开放

C.中、美政府行政权力不同

D.美国社会治安比中国好,无需围墙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人口的流动和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发展战略。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大的是              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       

           地区和              地区。(4分)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和                  地区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伴随天津滨海新区的加快发展,滨海新区应成为人口              的地区。(4分)

(3)多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双选)(2分)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              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优于乡村      D.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读“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元/平方米),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地租最高峰位于         处(用字母表示),原因是                  

                                                                    。(2分)

(2)图中地租次高峰是         处(用字母表示),原因是                  

                                                                    。(2分)

(3)图中A、D、F、G四处按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1分)

(4)图中字母代表中心商务区的是             ;代表外围商业用地的是     

                  ;代表工业用地的是                     ;代表住宅用地的是

                。(4分)  

(5)我市中心城区地租最高的是               (行政)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实线表示的是             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虚线表示的是

             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4分)

(2)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迅速增加的拐点出现在1980年附近,而此时发达国家却已经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我们称该过程为              

             现象。(2分)

(3)天津市中心城区现今仍保留有郑庄子、盐坨村、小王庄等原农村的地名,这些地名体现出的城市化基本内涵是                                                

                                                                    。(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