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回答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1、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2.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的特点的一组国家是 (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3.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桶,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4~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2.如果用a表示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

   A、a<b<c          B、c<b<a      C、b<a<c       D、a<c<b

3.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

   A、四川—水力资源                       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                     D、内蒙古—水资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上海市总人口、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增长趋势对比表

(以1953年为准,数值取1)

年份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2020

2030

总人口

1

1.74

1.91

2.06

2.13

2.21

2.24

2.17

老年人口

1

2.88

5.99

8.2

10.28

12.14

18.83

21.1

高龄人口

1

4.17

15.44

23.62

41.9

53.8

50.43

44.48

 

 

 

 

 

1.下列关于1953~2030年上海市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老年人口呈持续上升趋势              

B、高龄人口呈持续上升趋势

   C、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于高龄人口增长速度

D、高龄人口总数在2030年达到最大值

2.下列关于表中人口增长趋势给上海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社会负担加重       

②劳动力短缺        

③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④老年人对医疗保健、生活服务的需求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该图反映的是某国近些年来的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示期间,关于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缺乏

   B、人口增长快

   C、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D、1996年的城市人口比重比2006年高

2.图示期间,关于该国城市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增长率超过总人口增长率

   B、预计2012年城市人口数量将达6000万

   C、最近几年,城市人口数量基本不变

D、城乡人口比重合理,维持现状是当前该国的主要目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11~12题。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16.6亿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1.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       )

   A、15亿—16亿        B、15.1亿—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2.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1997年20~2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约为8%

    B、未来20年我国将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C、1997年是我国劳动力充裕的时期

    D、1953年是典型的年轻型人口结构,为我国劳动力最充裕的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该图是某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组成图,图中a、b、c分别为1940年、1970年和2008年的人口年龄结构比例状况。读图回答14~1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地区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

   A、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B、人口老龄化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目前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大致符合图中的  (      )

    A、a    B、b    C、c    D、a或c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汉江平原某城市空间站结构示意图(北部为新兴工业区,南部为传统工业区),回答16~1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b、c、d四地中,工业布局规划合理的是  (        )

A、b、d                 B、a、b               C、a、c          D、c、d

2.该城市铁路通车后,长途汽车客运总站拟搬迁至e地,其主要原因是  (   )

   ①扩大城市规模                

②密切铁路与公路的联运,旅客集散便捷

   ③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运输压力  

④城市边缘地带土地租金较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回答18~1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图出现流动人口两大高峰的原因是   (      )

    ①务工经商           ②拆迁搬家            ③随迁家属       ④学习培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在流动方向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分散。决定流动人口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

    A、产业布局 B、人口密度 C、生态环境 D、耕地面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该图为我国某市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地价曲线图。读图回答20~2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地区地价变化主要反映了   (       )

    A、市区地价较过去小幅度下降

    B、交通通达度提高

    C、郊区人口向市中心集中

    D、城市规模缩小

2.甲处最有可能建设了

    A、矿区           B、奶牛养殖基地      

C、商品粮基地     D、高新技术开发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该图示意某国乡村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变化,读图回答22~2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1990年该国城市人口大约是   (      )

    A、2亿            B、2.9亿                C、3.8亿         D、4.7亿

2.有关该国人口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1961年到1976年乡村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减少

    B、1976年以前乡村人口增长速度比1976年以后更快

    C、1961年到1990年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

    D、1961年到1990年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读图“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24~2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人口增长符合欧洲发达国家现状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

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26~2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在1950~2005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亚洲      B.大洋洲       C.非洲    D.欧洲

2.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A.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B.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问题

 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

 D.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该图是某4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回答28~3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                B.1.5%          C.4%          D.3%

2.④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3.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的相关图(图14),回答下列问题。(12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从甲图看,该地区2006年的城市化水平是          ,图中四组数据中不能体现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是                   

(2)乙图中能反映城市中心商务区人口日变化特点的曲线是__          

(3)城市发展过快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对自然环境:                                                              

对社会经济:                                                              

(4)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下列因素中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B.城市中心房价昂贵

      C.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D.城郊之间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根据“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表和“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表: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这是由于              引起的。  

(2)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为                                             

(3)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              因素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该图为“我国某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中心商务区,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

                                                                          

 

(2)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分析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3)分析该城市工业区分布特点,并请说明这样布局的好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