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届浙江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统练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常住人口指经常居住在某一地区的人口(居住半年以上),它包括户籍人口、常住本地的外地人口和户口待定人口。图1、表1为我国某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该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据此完成2~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有关表1数据变化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性别比变大是因为自然增长率低

B.常住人口的增长率较高是因为出生率高

C.户均人口数减少是因为人口死亡率的上升

D.农村人口比重减小是因为外来人口主要流向城市

2.关于该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小,可减少幼儿教育经费投入

B.15~59岁人口比重明显提高,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

C.60岁以上人口数量增加最多,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D.人口平均年龄下降明显,导致环境压力增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图2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

   A.“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B.“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C.“副高控制下天气”——晴朗少雨

   D.“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

2.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图表示湖泊水位变化。据此回答6~7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2.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          B.降水   C.海陆位置      D.季风环流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图4为以塔里木盆地某点(O)为中心向a、b、c三个方向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据此回答8~9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上图判断图中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a——① b——② c——③   B.a——② b——③ c——①

C.a——① b——③ c——②   D.a——③ b——② c——①

2.关于a、b、c三条线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a线沿途资源丰富,矿井广布、工业城市密集

B.b线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因素是热量充足,年较差大

C.c线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热和水力资源

D.a、b、c三条线路经过地区均为内流区域,水源不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图5为我国部分地区一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8℃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海岸线       B.纬度     C.地形      D.大气环流

2.昆明和台北纬度位置相近,但温度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低      ②距海远近      ③寒潮影响      ④洋流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1:200000),其中虚线a、b分别为两个不同季节的水位,完成12~13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6中a、b水位差可能是

A.0.9m     B.1.2m    C.1.4m     D.1.5m

2.季时a、b等值线之间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洪涝灾害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震灾害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图8沿图7(相邻经线或纬线的间隔均为5°)某剖面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4~16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图8依据的剖面线是图7中的

A.L1              B.L2          C.L3            D.L4

2.图8所示剖面两侧大致上是我国的

A.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B.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C.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乙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偏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低               B.甲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C.日照时间较长           D.丙地形区阻挡冬季风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示意图(图9),完成17~18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输水干线主要经过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干线主要经过平原地区,工程量较小

D.线路短,输水干线总里程不到300千米

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B.加快污水净化速度

C.减小洪水危害

D.改善航运条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地的农业生产活动示意图(图10),回答19~20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该农业生产活动最有可能在我国

A.藏南谷地    

B.三江平原    

C.江南地区    

D.四川盆地

2.该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

A.热量不足   

B.干旱缺水   

C.台风洪涝   

D.土壤贫瘠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图11为郑(州)西(安)铁路客运专线示意图。其中专线穿过的张茅隧道是目前世界上首座在湿陷性黄土上建设的、超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据此回答21~22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下列关于郑西客运专线走向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造成张茅隧道工程艰险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需穿越的山体主要为背斜构造,岩体承压能力较差

     B.地处我国大的地层断裂带,地层构造不稳定

     C.石质隧道,距离长,地质构造复杂多变

     D.湿陷性黄土遇水成泥,开挖大断面隧道时非常容易变形塌方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该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图12),读图回答23~25题。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此河段河流流向为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东北向西南

2.滩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棉花       C.油菜     D.甜菜

3.该图能正确反映该河段河水与两岸地下水关系的是(图中直线为河流,曲线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潜水面等高线)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年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据图归纳我国气温变化特点。(6分)

 

(2)据图归纳我国自南而北降水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根据图中信息,指出哈尔滨所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多发时间。(4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地区地势的总体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2)简要分析图中黄河段流量往下游不断减少的原因。(6分)

(3)郑州及其附近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分析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图15为我国东部地区多年平均年陆面蒸发量图,图16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甲地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气温、降水和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表2为该小组对乙地某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水量平衡的百分比变化统计情况。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简述东部地区年陆面蒸发量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8分)

(2)指出某中学地理研究性活动小组绘制图16时出现的一处错误,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

(3)简要分析乙地某城市蒸发量变化的原因。(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