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统计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B.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2.引起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B.出生率的下降 C.死亡率的下降 D.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
2. 难度:中等 | |
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②国可能位于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因素的是 A.矿产资源 B.政治变革 C.交通和通信 D.战争
|
4. 难度:中等 | |
目前我国存在大规模人口流动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①城乡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 ②国家统一安排迁移 ③国家政策允许 ④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 ⑤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就业机会的地区差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
5. 难度:中等 | |
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是 A.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C.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6. 难度:中等 | |
发达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其原因有 ①大城市中心区的环境恶化 ②城市边缘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③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变差 ④高速公路的发展,私人小汽车的普及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
|
7. 难度:中等 | |
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资源数量 B.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符合中心地理论的是 A.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正比 B.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 C.在理想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正方形 D.相邻高级中心地之间相距较近,相邻低级中心地之间相距较远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城市中作为宗教中心兴起的是 A.张家界 B.大庆 C.株洲 D.麦加
|
10. 难度:中等 | |
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教区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区域中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的是 A.工业区 B.住宅区 C.中心商务区 D.行政中心
|
12. 难度:中等 | |
奶牛场建设要靠近城市,是由下列哪个区位因素决定的 A.劳动力 B.市场 C.科技 D.热量
|
13. 难度:中等 | |
关于运输方式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水运的旅客周转量小,主要是因为运输速度慢,又受自然因素制约 B.管道运输所占比重小,主要是由于管道需要大量钢铁 C.公路运输的旅客周转量大于铁路,是因为汽车运输更灵活 D.民用航空虽然速度最快,但由于成本太高,货物的周转量很小
|
14. 难度:中等 | |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该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运成本小运量大,首先发展水运 B.西部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要发展管道运输 C.大力发展铁路,运输矿产,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D.铁路、公路并举,管道运输跟上
|
15. 难度:中等 | |
交通运输建设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铁路干线,受地质灾害影响最大的是 A.京哈线 B.成昆线 C.陇海线 D.京九线 2.上海市成为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主要的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B.拥有港口、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优越的交通条件 C.拥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广阔腹地 D.拥有强大的科研队伍和科技实力
|
16. 难度:中等 | |
读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地中海式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 2.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A.国际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技术装备好 3.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
17.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地聚落形态及影响因素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最易发展成城市的聚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8. 难度:中等 | |
读 “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模式示意图”,回答问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平坦 B.雨热同期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不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全部从乙输入,其根本原因可能是 A.甲地全部城市化 B.甲地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C.乙地人口密度小,劳动力工资水平低 D.乙地生产鲜花和蔬菜的条件好,成本低
|
19. 难度:中等 | |
关于工业区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来说,市场、原料和劳动力是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 B.工业集聚集中排放污染物,对城市环境污染小 C.在大多数情况下,土地因素是仅次于运输因素的工业区位因素 D.随着工业生产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的增加,企业选址越来越趋向于分散
|
20. 难度:中等 | |
通常,计算机芯片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资源的减少,是人口增加的必然 B.目前,世界人口数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口容量 C.居住地的纬度差异,明显影响到了人口生育率 D.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状况
|
22. 难度:中等 | |
下列环境问题,不是按地理空间划分的是 A.区域环境问题 B.农业环境问题 C.局部环境问题 D.全球环境问题
|
23. 难度:中等 | |
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水体污染 D.土地荒漠化
|
24. 难度:中等 | |
图是“我国某城市及某郊区土地利用图”。该城市位于116°E,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据此回答问题。 1.该城市计划在①②③④处空白地上新建一些工厂,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考虑,其中布局合理的是 A.①处建机修厂 B.②处建水泥厂 C.③处建电视机厂 D.④处建化工厂 2.从产业结构方面分析,该城市郊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合理的是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并发展相关加工工业 ②实现农、林、牧、渔各业均衡发展 ③在城市近郊重点发展蔬菜、乳肉禽蛋生产基地,在远郊地区发展粮棉基地 ④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以当地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商业网点组织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网点都应设置在经济发达地区 B.在大城市中,往往形成几个较大规模的商业网点 C.人口稀少的地区,不便设置商业网点 D.商业网点的组织形式,只受人口分布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
26.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城市内的商业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的商业中心往往是政府组织形成的 B.城市的商业中心都形成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处 C.城市的商业中心都是以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而建的 D.商业小区应建在居民住宅区内
|
27. 难度:中等 | |
图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回答问题。 1.商店和住宅位于 A.D区和A、C区 B.A区和B、C区 C.C区和A、E区 D.B区和E、D区 2.图中B、C、D、E功能类型分别是 A.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B.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工业区 C.住宅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D.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
|
28. 难度:中等 | |
对世界著名城市带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中纬度地带 B.都位于平原地带 C.都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中枢作用 D.都是在工矿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29. 难度:中等 | |
下列作物的生产,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是 A.中国东北的大豆 B.埃及的棉花 C.古巴的甘蔗 D.马来西亚的橡胶树
|
30. 难度:中等 | |
美国把许多电子工业装配企业迁到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和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 ④传播新技术、工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
31. 难度:中等 | |
影响下列工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①印刷厂 ②电器装配厂 ③炼铝厂 ④水果罐头厂 A.①原料 ②动力 ③劳动力 ④市场 B.①动力②劳动力 ③原料 ④市场 C.①市场②劳动力 ③动力 ④原料 D.①原料②动力 ③市场 ④劳动力
|
32. 难度:中等 |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下列哪一种人地关系的思想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定胜天
|
33. 难度:中等 | |
下列论述哪些不是传统发展模式的特征 A.高投入 B.高消耗 C.无污染 D.高污染
|
34. 难度:中等 | |
有10吨小麦,要从哈尔滨送往四川地震灾区,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航空运输 C.内河运输 D.公路运输
|
35. 难度:中等 | |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量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很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C.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D.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2.为了生产“绿色食品”,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① 使用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② 引进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③ 在面粉等食品中添加增白防腐剂 ④ 利用作物病虫的天敌防治病虫害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36. 难度:中等 | |
人地关系思想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可持续发展论 B.适应论、生态论、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 D.可持续发展论、和谐论、生态论
|
37. 难度:中等 | |
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印度建一农药厂,这一思路反映了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
38. 难度:中等 | |
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问题。 1.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柏林 B.伦敦 C.旧金山 D.彼得堡 2.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可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3.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
39.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三个年代的四项人口指标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8分) (1)1949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 (2)1965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 。 (3)1985年我国人口增长呈现________的特点,该年人口净增长____________万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增长模式与农村人口增长模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
40. 难度:中等 | |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 (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洲。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________地区、_________纬度地区和_______地区的趋向性。 (5)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_______。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
41.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11分)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 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 、 、 。 (2)该过程中,图中城市有哪些问题将日益突出: 、 、 。 (3)如果你是农民,可能在图中待开发土地上发展 、 、 等生产。 (4)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
|
42.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图中工业布局,该地主导风向是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工业区位除考虑风向外,还具有两个特点: ①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C处建有一大型服装批发城,这里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4)该市计划在B处修建商业中心,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43.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图A为某城市郊区农业区位图,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 ①粮食产区 ②花卉蔬菜园艺区 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 ④果树林区 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B为________,C为________,D为________。 布局②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发展到图B时,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城市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压力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