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题。 该景观: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地地质的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河流的一段,据此回答题。
1.在上图中河岸两侧兴建房屋,随着河流的不断发育,其中有地基被掏空的可能是: A.甲、乙 B.甲、戊 C.乙、丙、丁 D.丙、丁、戊 2.图示河段的外力作用为: A.风力堆积 B.溯源侵蚀 C.只有流水堆积 D.流水堆积和侧蚀
|
4.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是:
|
5. 难度:中等 | |
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下图中所示四种方案,构造稳定,地基稳定,且坚实,最适宜建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6. 难度:简单 | |||||
读左图和右图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题。
1.左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右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
7. 难度:简单 | |
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
8. 难度:中等 | |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题。 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2.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
9.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完成题。 1.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
10.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完成题。 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 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A.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2.五原到西安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
11. 难度:中等 | |
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题。 1.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A.a位于智利 B.b位于东非高原 C.c位于西伯利亚 D.d位于澳大利亚西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bc B.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 C.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 D.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
|
12. 难度:简单 | |
按气温垂直分布规律,下图中有永久性冰雪的山峰是: A.夏季A B.夏季B C.冬季C D.冬季D
|
13. 难度:中等 | |
受地形的影响,自然带往往会出现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下图为“40°N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B.保持不变 C.逐渐降低 D.变化无序 2.海拔低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纬度越高,相同海拔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
14. 难度:中等 | |
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题。 1.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 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 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 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 2.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 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 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
|
15. 难度:中等 | |
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影响的自然要素。结合下图完成题。 1.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库区蒸发量增大 ③蒸腾加强 ④植被覆盖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2.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后,对尼罗河河口地带产生的负面影响有: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产生土壤盐碱化 ③洪涝灾害加剧 ④渔业产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积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
16.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回答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
17.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析回答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A.70%鼓励生育 B.60%计划生育 C.15%采取移民政策 D.30%鼓励人员出国
|
18.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台湾省人口金字塔图”,完成题。 1.图示过程能够明显反映台湾省: A.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不断上升 C.人口死亡率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上升 2.预测到2031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速度快 B.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C.就业压力太大 D.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
19. 难度:中等 | |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两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通常用性别比这个指标加以度量。性别比为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图为“四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性别比例曲线”,读图判断题: 1.在这四条曲线中,人口性别比较为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图中的曲线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性别比例,造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比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A.重工业发达,大量男性劳动力迁入 B.轻工业发达,大量女性劳动力迁入 C.不同性别死亡率不同造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D.当地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
|
20. 难度:中等 | |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据此完成题: 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 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图中的: 3.自改革开放后,东北地区许多人口返乡回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东北地区环境恶化 B.交通通讯的发展 C.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东北土地开发导致地力下降
|
2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木桶效应”图,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 口容量不同的资源种类,则影响新疆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短板”是: A.淡水 B.土地 C.矿产 D.开放程度
|
22. 难度:简单 |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题。 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蕴藏的资源数量 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23.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1分) (1)计划修建从a村到b镇的公路,在图中①②两个线路方案中,你认为较为合理的是 ,理由是 。(4分) (2)a聚落与b聚落同属于一个行政区而b聚落发展成为了人口规模较大的乡镇,试分析这种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 。(5分) (3)河流在b聚落发展中的作用是 和 。(2分)
|
24. 难度:困难 | |
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 处好,还是B处好? 。 理由是 。(3分) (2)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 原因是 。(3分) (3)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什么堆积地形? ,其成因和特征是 。(5分)
|
25. 难度:困难 | |
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写出字母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4分) A. B. C. D. (2)A→B→C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受 因素影响。(2分) (3)属于同一气候类型的两个自然带是(填字母) 。A自然带分布在两种气候类型区,其气候类型是 。(4分) (4)A→B→C土壤发育程度 ,主要原因是 。(2分)
|
26. 难度:中等 | |
读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山脉位于__________板块。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该山脉高度的变化趋势及理由 。(3分) (2)简要说明图③中山脉东侧的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2分) (3)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根本因素是________,该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_性。(2分) (4)图中森林类型为_______________;实地考察发现图③中山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
27. 难度:中等 | |
结合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美国人口已超过3亿。国际社会不仅关注美国人口的增长,还关注着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曾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材料二:“美国人口数量及部分消费品总量占世界比重图” (1)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由_ 所致,形成该方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分)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 、科技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试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阐释。(4分)
|
28.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 材料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达13、397亿,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材料三:下表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1)据材料一中信息判断,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1分) ①人口总量庞大 ②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③0~4岁年龄段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2分) (3)根据材料三中的表和图说出: ①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特点为 。(2分) ②人口迁移对北京地理环境有何影响?(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