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海轮将出现 A.只上下颠簸 B.不产生运动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2. 难度:中等 | |
对南亚农业和河流汛期有重要影响的季风是 A.东北季风 B.东南季风 C.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
3. 难度:中等 | |
以下对于月球表层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月球上万籁俱寂 B.月球表层明亮的地方是高原 C.月球白天的天空格外明亮 D.月球表层没有可供生命生存的液态水
|
4. 难度:简单 | |
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①自然资源丰富 ②科技发达 ③对外开放程度高 ④消费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5. 难度:简单 | |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体现在我国 A.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大,类型全 B.计划生育成绩显著,人口增速减慢 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 D.人地关系日趋和谐,生态环境优美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21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2.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
7. 难度:简单 | |
据新闻报道:2011年3月~5月, 利比亚约有70多万人迁往埃及、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这一时期利比亚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是:
|
9. 难度:中等 | ||||||||||||||||||||||
读德国面积、人口、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表,并根据德国相关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1.从表中看出,德国是世界上 A.发达的工业国 B.面积大,人口多的国家 C.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D.经济基础薄弱的国家 2.德国北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冷夏凉,土壤贫瘠,德国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北部形成了 ( ) A.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B.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区 C.全国林业基地 D.以水果.蔬菜为主的农业区
|
10. 难度:中等 | |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阅读上述文字,完成第问题。 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不包括 A.调蓄洪水 B.航运 C.发电 D.旅游观光 4.20世纪末以来,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整治洞庭湖问题并使其面积“变大” ①退耕还林 ②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③跨流域调水 ④退田还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1. 难度:中等 | |
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 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 2.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3.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4.据科学测算,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这说明 A.大西洋在扩张 B.美洲在向东漂移 C.地中海在消亡 D.太平洋在扩张
|
12. 难度:中等 | |
四幅表示热力环流的图错误的是
|
13. 难度:简单 | |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洪涝灾害 B.水源不足 C.地形破碎 D.水土流失
|
14.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 下列因素中与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地貌灾害的是 ①洪水 ②台风 ③火山 ④泥石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
16. 难度:中等 | |
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 A.金融机构较多 B.环境质量较差 C.流通人口较多 D.商品流通量较大 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3.图中甲处工业区可能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甘蔗制糖 B.电子装配 C.石油化工 D.有色冶金
|
17. 难度:中等 | |
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问题。 1.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2.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
18. 难度:中等 | |
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来定量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图为“我国M城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据图完成问题。 1.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 ) 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B.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正比 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必定越大 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 2.为此该城市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 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 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 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 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
|
19. 难度:简单 | |
产业转移有利于移入区和移出区产业结构升级。
|
20. 难度:中等 | |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功能越强,彼此之间相距较近。
|
21. 难度:简单 | |
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22. 难度:简单 | |
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往往能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
23. 难度:中等 | |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
24. 难度:简单 | |
三峡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并显著提高了库区下游的通航能力。
|
25. 难度:简单 | |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26. 难度:中等 | |
交通运输多样化、快捷化、网络化使城市形态呈现多样性。
|
27. 难度:中等 | |
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人口总量大。
|
28. 难度:简单 | |
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充分体现了“和谐城市”的理念。
|
29. 难度:困难 |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描述图中大陆西岸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3)图中C、D两地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却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
30. 难度:困难 | |
以下是某城市略图(该城市有四个工业区,分别是钢铁、机械、轻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该市2005年各地区人口变动(人口迁移差额率指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之差)、1995~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上信息推断图示河流流向 。 (2)如果该城市工业布局比较合理,BCDE四处中, 可能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判断理由是 。 (3)2005年ABCDE各城区中,人口不断减少的是 ,人口增加最快的是 ,人口总数基本不变的是 。 (4)与1995年相比,该市2005年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是( ) A.第一、二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B.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 C.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一产业 D.三大产业比重变动幅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
|
31.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 (2)甲乙两地中垂直向下打井,最可能出水的是______。 (3)简述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规划的“广佛肇”、“珠中江”和“深莞惠”三个经济圈如下图: 材料二: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在广州发布《2009年南海区海洋环境质量公报》,广东沿海3个海洋生态监控区全部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状态。 (1)《规划纲要》把广州佛山和肇庆规划为一个经济圈的原因是什么? (2)广东按照十一五规划“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努力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总体要求,应加快哪些方面发展? (3)从材料二图可推知,最为污染严重的海域是 ,污染源来自 ,制成此图主要运用哪些地理信息技术 。 (4)概述珠江口海域生态监控区连续5年处于不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