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平方千米,亟待治理的面积近200万平方千米,全国现有水土流失严重县646个,其中82.04%处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并且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产生水土流失不同的自然因素是 ①地形坡度 ②降水量 ③土壤特性 ④过度砍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治理水土流失,要做到 ①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②严禁矿产开采 ③合理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④大面积开荒种粮,发展经济 ⑤综合治理小流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
2. 难度:简单 |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C.该国属发展中国家 D.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三产业 2.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 ) ①劳动密集型工业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第三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 难度:简单 | |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题:
1.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① 地震 ②水土流失 ③冻土 ④ 滑坡 ⑤泥石流 ⑥暴雨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④⑤ 2.下列对玉树地区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大 B.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D.终年寒冷,降水较多而均匀
|
4. 难度:简单 |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气象灾害与其天气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A.干旱——①B.台风——② C.暴雨洪涝——③D.寒潮——④ 2.天气系统②可能形成于() A.北纬20度的洋面上 B.赤道洋面上 C.南纬15度的洋面上 D.南纬40度的洋面上
|
5. 难度:简单 | |
读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旱涝灾害 B.霜冻灾害 C.寒潮 D.台风灾害 2.图中等值线分布主要受 ①纬度影响 ②洋流影响 ③海陆位置影响 ④锋面影响 ⑤受地形影响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 D.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山顶2900米处 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2.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高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3.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 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中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分别可能是( )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
|
8. 难度:简单 |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分别是 A.印度、澳大利亚 B.埃及、巴西 C.印度、巴西 D.埃及、澳大利亚 2.甲、乙两地所在国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的是 A.都是所在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B.都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上 C.境内热带荒漠面积都比较大 D.境内都有一条纵贯南北、流量丰富的大河 3.关于甲、乙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B.乙地所在国家水稻种植业发达 C.两国都是本洲的发达国家 D.两国的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
9.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回答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横断山和秦岭 B.太行山和雪峰山 C.大巴山和巫山 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
10. 难度:简单 | |
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 ②江南丘陵降水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 ③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西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 ④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日趋频发的重要原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1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容易出现荒漠化问题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上题所述地区荒漠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B.过度樵采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工矿建设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示意我国某些主要物产分布。
1.图中图例甲、乙所代表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 B.小麦、玉米 C.高粱、谷子 D.玉米、水稻 2.若对该省的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进行频繁监测,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3.图示南部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 ③污染浪费严重 ④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13.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2.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
14. 难度:简单 | |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 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C.③——塬、墚、峁 D.④——橘园、竹海 2.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土壤盐渍化普遍 B.②地因修建多个水电站导致河流断流 C.③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D.④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区
|
15.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著名绿色工程示意图。兴建该工程最主要为了 ( )。
A.绿化美化环境 B.保持水土 C.减缓温室效应 D.防风固沙
|
16. 难度:简单 | |||||||||||||||||||
(12分)下面甲图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该图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三十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乙图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下表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M地的地形和气候特征。(4分) (2)根据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请你就M地农业发展方向阐述自己的观点。(5分)
|
17. 难度:简单 | ||||||||||
(10分) 河流流域的开发应合理、适度,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左图为“世界某 著名河流的流域范围示意图”;右图为“该河下游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左图中甲-乙河段、丙-丁河段主要地貌类型和河流主要开发价值的差异,完成下表内容。(4分)
(2)据右图,指出该河下游居民在哪些月份感到气候舒适、出行方便,并说明理由。(2分) 该河流流域内人口增长较快,且70%以上的人口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给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 (3)简要分析该流域大力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
18. 难度:简单 | |
(6分)阅读下列材料,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山西汾河流域图(左图)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右图)。
材料二:杏花村(左图中的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五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1)山西省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什么?(1分) (2)淡水和交通运输是限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两大因素,下列自然条件中,成为山西煤炭外运交通发展两大障碍的是_____________。(1分) ①黄河 ②汾河 ③秦岭 ④太行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分析杏花村发展酒业有利的区位因素。(4分)
|
19. 难度:简单 | |
(1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5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4分) (2)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4分)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二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