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形成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地形 D. 海陆差异
|
2. 难度:中等 | |
我国北方自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这体现了( )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
|
3. 难度:简单 | |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显著的地区在( ) A. 中、高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中、低纬度地区 D. 高、低纬度地区
|
4. 难度:中等 | |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渗透 ②地理环境各要素都是单独地存在和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地理现象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 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 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 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 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
7. 难度:简单 | |
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 北美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非洲大陆
|
8. 难度:简单 | |
地理环境各要素在南北方向产生有规律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 A.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 B. 距海洋远近不同 C. 地势高低起伏 D. 受寒暖流影响不同
|
9. 难度:简单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
10. 难度:中等 | |
海拔高度相近的高山地区,垂直分布层次最多的自然带的山区是在( ) A. 中纬度的东部季风区 B. 亚寒带地区 C. 亚热带地中海区 D. 热带雨林地区
|
11. 难度:中等 | |
关于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凡是地形平坦的地区都是城市的密集区 B.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于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D. 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气候类型适宜城市选址的是( )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大陆性气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交通运输方式与当地自然环境不协调的是( ) A. 老挝山区农民使用大象运货 B. 威尼斯人以船代步 C. 阿富汗人多乘船外出 D. 欧洲西部各国居民驾驶汽车旅游
|
14. 难度:简单 | |
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经有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
|
15. 难度:中等 | |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A. 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 B. 温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C. 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 D. 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
|
16. 难度:中等 | |
2001年初,一份以3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升18厘米到80厘米。在过去的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11月15日,美国权威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五十年之内,由九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与图瓦卢一样的威胁。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 A. 城市的热岛效应 B. 地质天文原因 C. 地区现代战争 D. 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专家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比现在增加O. 8°c至4 .6°c,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如何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 ) A. 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 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 C. 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 D. 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措施能减少海平面上升的是( ) ①调整生产结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强国际合作 ③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 ④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大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全球变暖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B. 全球变暖会抑制某些疾病的发病率 C. 全球变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很小 D. 全球变暖将使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
|
19. 难度:中等 | |
我国的寒潮是由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强烈降温天气,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滑坡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成为一种分布广泛的自然灾害。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灾害中,影响范围最大的是( ) A. 台风 B. 寒潮 C. 滑坡 D. 洪涝 2.水库可以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修建水库对下列哪种灾害的减灾效果最明显 A. 暴雨 B. 寒潮 C. 地震 D. 滑坡 3.结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判断,下列哪个季节发生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 A. 冬季和秋季 B. 春季和冬季 C. 春季和秋季 D. 春季和夏季 4.近年来,我国一些山区滑坡现象有增多的趋势,直接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 B. 人口数量增加 C. 工程建设增多,植被破坏严重 D. 位于东亚季风区
|
20. 难度:简单 | |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 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 南方地多水少 B. 南方地少水多 C. 北方地多水多 D. 北方地少水少
|
21.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 A. Ⅰ期 B. Ⅱ期 C. Ⅲ期 D. Ⅳ期 2.在Ⅰ期 A. 人口急剧膨胀 B.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增长停滞 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3.下列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Ⅳ期的是 A. 英国 B. 坦桑尼亚 C. 尼日利亚 D. 肯尼亚
|
22. 难度:中等 | |
2010年11月,我国展开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与前几次相比目前人口普查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分布更不均衡 B. 人口增长速度各地差异大 C. 人口迁移量大 D. 国际间人口迁移过快 2.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弄清 ① 人口数量 ② 人口年龄构成 ③ 人口合理容量 ④ 城市化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比例,下图中人口迁移差额率正值为迁入。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个地区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 A、C B. B、D C. C、D D. A、D 2.最有可能是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变化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24. 难度:简单 | |
图中甲、乙、丙是我国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甲、乙、丙地区当今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国际人口迁移 B. 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 人口主要由乙、丙两地迁往甲地 D. 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收入差距 B. 家庭婚姻 C. 工程建设 D. 文化教育
|
25. 难度:中等 | |
“丁克”(DINKY),也称为自愿不生育家庭,是“Double Income, No Kids Yet缩写的音译,其含义为“双份收入,不要孩子”。结合材料完成丁克家庭反应的地域文化是 A. 传统农业文化 B. 现代工业文化 C. 现代大城市文化 D. 欧美文化
|
2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面小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第(4)种人口增长模式,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A. 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 B. 生活质量的下降 C. 出生率的下降 D. 人口的老龄化 3.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第(1)种 B. 第(2)种 C. 第(3)种 D. 第(4)种
|
27. 难度:简单 | |
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读X、Y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X、Y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根本差异是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2.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3.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 A. 尼日利亚 B. 印度 C. 泰国 D. 日本 4.X、Y两国主要人口问题分别是 ( ) A. 人口老龄化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B.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人口老龄化 C.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人口老龄化 D. 青少年幼儿比重大 男女性别比例失调
|
28. 难度:中等 | |
如图为新中国人口自然变动图,回答下面小题。 1.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A. 33‰ B. 43‰ C. 27‰ D. 15‰ 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 A. 1960-1961年间 B. 1959-1960年间 C. 1957-1958年间 D. 1949-1950年间
|
29. 难度:简单 | |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 ) A. 陕西的大学生毕业后由西安去上海工作 B. 中国的学者到美国去进行学术访问 C. 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 D. 节假日到外地休假
|
30. 难度:简单 | |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一个地区的资源状况 B. 当地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水平 C. 居民的膳食结构 D. 以社会的生活习惯与习俗等
|
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国家组合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的是( ) A. 中国、印度 B. 澳大利亚、巴西 C. 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日利亚 D. 日本、芬兰
|
32. 难度:简单 | |
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 C.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D. 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
33. 难度:中等 | |
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 B. 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 C. 随着生活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D. 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根本因素
|
34. 难度:简单 | |
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 B. 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 C. 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D. 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环境问题
|
35. 难度:中等 | |
下列人口迁移情况属于受矿产资源影响而迁移的是( ) A. 美国老年人从东北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B. 改革开放后深圳、珠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C. 大庆、攀枝花成为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 D. 历史上都城在西安、杭州和南京、北京等城市变换
|
36. 难度:中等 | |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 A. 带,B. 带,C. 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 条件的影响较大。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 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 。
|
37. 难度:中等 | |
读“1984年到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完成下列要求。 (l)从图中看出这一时期,流动人口数量呈 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① ;② 。 (3)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 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主要是 和 。
|
38. 难度:中等 | |
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问题: (1)图中四个箭头中,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因为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 之间的空间移动,而且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与迁入地 或长期地改变。 (2)人口迁移有多种分类标准。按照地理范围把人口迁移分为 、 , (3)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是 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