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 ①地月系    B. ②银河系    C. ③太阳系    D. ④河外星系

 

二、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

A. 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B. 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 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寻找火星生命的迹象是其任务之一。据下表回答下题。

科学家认为火星是除地球以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之一,火星与地球的相比

A. 有相近距日距离和自转周期

B.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相同大气成分

C. 有相近体积和质量

D. 有岩石、土壤和大量的液态水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 氢气燃烧    B. 氦气爆炸    C. 核裂变反应    D. 核聚变反应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不同太阳活动类型与图中太阳大气结构部位对应正确的是

A. 耀斑——a    B. 耀斑——c

C. 黑子——b    D. 黑子——a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2.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乙>甲>丙>丁    D. 丁>丙>乙>甲

3.若图中丁地为极夜时,图中四地黑夜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A. 甲>乙>丙>丁    B. 乙>丙>甲>丁

C. 丙>乙>丁>甲    D. 丁>丙>乙>甲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

A. X射线    B. Y射线

C. 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D. 耀斑的强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

A. 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 北半球并移动

C. 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 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地球自转产生了

A. 昼夜现象    B. 昼夜更替现象

C. 极昼、极夜现象    D. 昼夜长短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任何一天,地球表面经度相同的地方

A. 日出时间相同    B. 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 地方时相同    D. 昼夜长短相同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内圆表示极圈,中心点表示极点,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其中代表北半球冬至日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我国北方住宅区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该比南方更宽,理由是

A. 北方地势平坦开阔    B. 正午太阳高度角北方比南方大

C. 正午时楼房的影子北方比南方长    D. 南方气候更温暖潮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 赤道上    B. 北回归线上    C. 北极圈上    D. 南回归线上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晨昏线是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

B. 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平分地球

C.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零

D. 晨昏圈上的地方时一定是6时或18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人在(20°N,20°W)向正北发射火箭弹,其飞行距离为1110km,则该火箭弹落在

A. (30°N,20°W)    B. 中纬度,西半球

C. 低纬度,东半球    D. 低纬度,西半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地球上,一年中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是

A. 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B. 南北回归线之间

C.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极圈之间    D. 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下图中的两幅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右图所示地球为顺时针转动,且极圈内均为白昼,该图是观测者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何处观测到的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2.若右图与上题所给出的条件相同且A、B在晨昏线上,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节气为北半球的夏季    B. A点是0点

C. AB弧线是昏线    D. D点是0点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秋分日这一天,北京时间为13点时,即将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A. 悉尼(1500E)    B. 伦敦(00)

C. 新加坡(1050E)    D. 纽约(750W)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我国某一满载铁矿石的远洋轮从秘鲁返航回国,途中越过180°经线时,下列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 日期减1天,钟点不变    B. 日期加1天,钟点不变

C. 日期不变,钟点不变    D. 位于赤道附近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北京时间2002年12月3日22时30分,世界展览局在摩纳哥(东一区)宣布上海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此时摩纳哥的时间是

A. 3日15时30分    B. 2日9时30分

C. 3日9时30分    D. 2日15时30分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下列关于地球五带范围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带变小、热带变大    B. 热带变大、温带变小

C. 温带变大、寒带变小    D. 寒带变大、温带变大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果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 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    B. 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生物圈

C. 水圈、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 水圈、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在深秋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B. 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 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 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2.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b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射方向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四、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为“A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各序号的判读,正确的是

A. 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 ②为摩擦力

C. ③为风向    D. ④为地转偏向力

2.由图可知,A地的天气可能是

A. 风高物燥    B. 万里无云    C. 阴雨连绵    D. 气温突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低层空气中,各高度上的风向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运动空气所受到的摩擦力随高度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离开地面愈远,风速愈大,风与等压线的夹角则愈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图是“某地不同高度上风的向量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的图”,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随髙度旋转分布形成的曲线的是

A.     B.     C.     D.

2.根据风向判定,高空大气高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     B.     C. 西    D.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点位于30°N附近    B. 乙点位于3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D. ②是盛行西风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关于极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极锋产生在两极附近

B. 较暖的盛行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60°N附近相遇形成锋面

C. 极锋是由于空气垂直下沉运动而形成的

D. 极锋是极地东风爬升到盛行西风之上的过程中形成的

 

六、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图中②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为

A. 赤道低气压带    B. 东南信风带

C. 副热带高气压带    D. 盛行西风带

3.①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性质为

A. 下沉,干热    B. 上升,湿热

C. 由高纬流向低纬,冷干    D. 由低纬流向高纬,暖湿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据中央气象台2009年11月8日预报:受东移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东北、华北地区将有5~6级大风,气温将下降8~10℃,伴有降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未来三天”影响东北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 低气压    B. 暖锋    C. 冷锋    D. 高气压

2.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是

A. 气温低、天气晴好    B. 气温低、阴雨天气    C. 气温高、天气晴好    D. 气温高、阴雨天气

3.该天气系统过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①低温造成冻害    ②暴雨摧毁房屋     ③降雪阻塞交通     ④大风净化空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读江苏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气旋造成    B. 反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2.此系统易造成

A. 东南沿海的台风

B. 贵阳冬无三日晴

C. 华北平原夏季暴雨

D. 长江中下游盛夏伏旱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图中,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     B.     C.     D.

2.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 60°N附近海域    B. 15°N附近海域

C. 15°S附近海域    D. 60°S附近海域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我国科学家发现长江源冰川30年来退缩了约1000米。其主要原因是

A. 臭氧空洞    B. 全球变暖

C. 酸雨    D. 气候严寒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读近百年来北半球平均气温变化的趋势图,回答下题。

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B. 20世纪80年代的气温高于20世纪40年代的气温

C. 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

D. 近百年来的气温明显低于距今7万年到距今1万年的气温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每年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焰暑骄阳的“伏旱”天气,此时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冷锋    C. 暖锋    D. 反气旋

 

八、综合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下图为地球某日日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_______(节气)日的情况。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图中,甲、乙两地均位于晨昏线中的_____________线上,乙地日出时刻是_________点钟。

(3)此日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的黑夜长_____________小时。

(4)图示所示日期,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

A.北京            B.广州            C.甲地            D.乙地

(5)该日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__。

 

九、填空题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图为  锋示意图。该图所示锋面的移动方向是   

(2)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地, 气压最高的是    地, 属于阴雨天气的是    地。

(3)该锋形成的降水多在锋  (前、后)。

(4)该锋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为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30°N~60°N的大陆部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两地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是________;冬雨夏干的气候分布在________地区,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处常年受________气团控制,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为三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将其序号与上述气候类型的代表字母对应填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__月图,B为_______月图

(2)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_____________季。

(3)②为____________季风,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形成_____________季。

(4)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