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 初期阶段 B. 中期阶段 C. 后期阶段 D. 逆城市化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 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 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 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

A.     B.

C.     D.

2.该国最可能是(  )

A. 美国    B. 中国

C. 巴西    D. 日本

3.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 原料导向型工业    B. 技术导向型工业

C.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 动力导向型工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下列各题。

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 当地市场广阔    B. 水运便利

C. 科技实力强    D. 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 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中·

B. 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 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D. 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省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最大优势在于(  )

A. 能源和矿产    B. 市场和腹地

C. 人口和技术    D. 城市和交通

2.为实现该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下途径最合适的是(  )

A. 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

C. 加大对原料导向型企业的投资    D. 延长产业链和发展替代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在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 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 基础设施落后

C. 严格的户籍制度 D. 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九)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演化相伴相随。下图为崇明县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和城镇化率变化图。

1.2000年到2012年,崇明县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第一产业效率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力  第二产业长足进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第三产业产值稳定,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崇明县需根据自身的环境和人才条件,调整第三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其应该优先发展的行业是( )

A. 休闲旅游业    B. 高端金融业

C. 农贸批发业    D. 房地产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我国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农村产业的城镇集聚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B. 城市化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C. 农村产业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比重上升    D. 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整体上提高了经济效率

2.生态城镇将城镇视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者兼具的复合生态系统,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下列关于生态城镇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改善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B.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镇化经济快速发展

C. 强化城镇辐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D. 构建稳定的生物群落,推进城镇可持续发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