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抚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日照间距

24°45′

2.02H

40°28′

1.18H

35°21′

1.41H

26°36′

1.86H

 

 

1.在我国多数城市的居住建筑日照标准中,都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原因是( )

A.冬至日气温低 B.冬至日降水多

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 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2.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 )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n35°≈0.7,tan45°=1, tan60°≈1.732) (   )

A.35米 B.40米 C.45米 D.50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地 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718
 

1648
 


 

654
 

1530
 


 

636
 

1650
 


 

824
 

1856
 

 

1.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①

2.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P表示两至日之一,且位于甲—乙正中间。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丙—丁段 D.丁—甲段

2.2017年1月,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 B.乙点 C.丙点 D.丁点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千米/时的速度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 670千米/时)。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最接近的是(  )

A.赤道 B.极点

C.北纬30° D.北纬60°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海南航天发射场预计将于2013年完工并投入使用。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在文昌建设发射场的最明显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的基础建设

B.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利于发射

C.温度较高,发射时期长

D.濒临海洋,有利于卫星的回收

2.该日北京时间12点时,文昌的太阳位于(  )

A.南偏东 B.南偏西 C.北偏东 D.北偏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该图为南半球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上图中从甲地到乙地的气流方向,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此时,图中abcd四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a B.b C.c D.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 大气的反射作用——D

C. 大气的吸收作用——B

D. 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北半球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30°~40°盛行西南风 B.10°~20°盛行东南风

C.20°~30°盛行西北风 D.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气压带代表(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19年第一号台风于5月18日凌晨在我国广东沿海登陆。以下能反映台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读某地气压年变化状况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所示地区可能是(  )

A.亚速尔群岛 B.蒙古高原

C.夏威夷群岛 D.东非高原

2.形成该地区气压年变化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活动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C.洋流 D.海陆分布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图为60°N某月份海陆气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某月”是指(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该月份控制B、C两地的气压中心分别是(  )

A.亚洲高压、夏威夷高压 B.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

C.亚洲低压、阿留申低压 D.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

3.该季节A、B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 西北风 B.西南风 西北风

C.东南风 东南风 D.西南风 东南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某同学设计的地理实验,所需材料如下:顶层不封闭的长方形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塑料薄膜(在一侧开有一个小洞);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支香;火柴。用以上材料可做一个地理事物运动过程的实验(如图),其步骤是:①把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入玻璃缸内的两侧;②盖上塑料薄膜,有孔的一侧对着冰块盆;③点燃香,朝下垂直从小孔插入约30cm。

此实验过程可模拟(  )

A.锋面系统 B.温室效应 C.气旋 D.热力环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海陆热力差异 D.风的形成

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 B. C. D.

2.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 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 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读图回答:

(1)写出气压带的名称:A___________带;B__________带。

(2)写出风带的名称:①_______

(3)风带②在南半球为_______风(填方向)。

(4)在A气压带上空附近的天气系统叫极峰,在1月前后多为_______锋面(准静止、冷、暖)。

(5)根据图中所示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判断此时可能是______________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 日       D.12月22 日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读“某城市12月30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效应。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原因是____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形成大量废热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3)治理此效应的理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从绿化带和工业布局方面分析)。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题图说明东亚和南亚季风1月、7月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情况。

东亚夏季_________风、冬季_________风;

南亚夏季_________风、冬季_________风;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六地风向的形成原因中,主要因为气压带位置季节性移动而形成的有_______

(3)受图示季风影响,东亚地区形成的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例如北京市的_________气候、上海市的__________气候。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读“锋面示意图”回答:

(1)乙地上空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

(2)甲、乙、丙三地比较,气温最高的是_____地,气压最高的是_____地,天气变化较剧烈的是____地。

(3)若甲、丙两地相距100千米,此时,该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是3千米/小时,48小时之内,丙地的天气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