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成因上看,M山地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 2.形成的火山下列山地中,成因和M山地不同的是( )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
2. 难度:简单 | |
使地表岩石发生崩解、破碎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只影响岩石圈内部 B.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C.内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内力作用只形成褶皱山脉
|
4. 难度:中等 | |
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层
|
5. 难度:中等 | |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形成图中地貌的外力作用为( ) A.流水搬运 B.海浪侵蚀 C.流水堆积 D.洋流搬运 2.下列地貌中与该地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 A.长江三峡 B.江汉平原 C.渭河谷地 D.喀斯特地貌 3.该地区聚落( ) A.分布在广阔的冲积扇平原 B.呈点状分散分布 C.蜿蜒分布于山前 D.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
|
6. 难度:简单 | |
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 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 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
|
7.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河流a、b、c三处与三幅剖面图对应正确的是 A. a—① B. b—② C. c—③ D. a—② 2.与河流位置a、c对应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 侵蚀、沉积 B. 侵蚀、搬运 C. 沉积、搬运 D. 沉积、侵蚀
|
8. 难度:简单 | |
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
9. 难度:中等 | |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 A.流水搬运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
10. 难度:简单 | |
“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一规律 A. 整体性规律 B. 地域分异规律 C. 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
11. 难度:中等 | |
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况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B.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的产生,主要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基础 D.自然带大体上与经线平行伸展成条带状
|
13. 难度:中等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14. 难度:简单 | |
有些学者对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的人数进行分析,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km2,农业时期为40人/km2,工业时期为160人/km2。该材料反映了影响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的消费水平
|
15. 难度:简单 | |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下题。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甲表示西欧,乙表示非洲 B.甲表示拉美,乙表示北美 C.甲表示西亚,乙表示南亚 D.甲表示非洲,乙表示大洋洲
|
16. 难度:中等 | |
推动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 B.各国经济收入的差异 C.各国自然资源的差异 D.各国教育水平的差异
|
17. 难度:简单 | |
从年龄结构来看,人口迁移一般以( ) A.青年为主 B.老年为主 C.少年为主 D.少年和老年为主
|
18. 难度:中等 | |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农村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城市到农村
|
19. 难度:中等 | |
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 D.人口的文化消费水平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不包括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B.—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衡量城市化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的绝对数量 D.城市化必然扩大城乡之间的差距
|
21. 难度:中等 | |
关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比发展中国家晚②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③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快,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发展中国家④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城市的规模是不同的。功能最多、地域结构最复杂的是( ) A.阿勒泰市 B.喀什市 C.和田市 D.乌鲁木齐市
|
23. 难度:简单 | |
由新疆的行政区划可看出( ) A.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的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的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
24. 难度:简单 | |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 ) A.速度快 B.水平高 C.起步早 D.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
25. 难度:中等 | |
一般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往往形成( ) A.中心无污染工业区 B.中心豪华娱乐区 C.中心商务区 D.中心豪华住宅区
|
26. 难度:简单 | |
在市场经济和竞争条件下,城市土地的利用主要取决于( ) A.付出租金的高低 B.土地利用价值的大小 C.各种经济活动的需求 D.政府的政策
|
27. 难度:中等 | |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曲线A、B表示人口出生率的是__________。 (2)图中Ⅱ段人口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_______,自然增长率_______,处于人口再生产类型的__________阶段。 (3)我国由于大力开展__________工作,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为_______型。
|
28. 难度:中等 | |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各代表的内容。A为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__。 (2)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各箭头的地理含义:①______,④____,⑤_____,⑥_______,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__________到形成各类__________,又到新的__________形成。
|
29. 难度:简单 | |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至②至③至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A:①至②至③至④ B:③至⑤至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
30.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A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2)如果B功能区是高级住宅区,请说明该住宅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3)该城市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