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事物或现象中不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广场上的雕塑 B.温泉 C.建筑材料 D.城市
|
2. 难度:中等 | |
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有关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概念,根据图形所示的相互关系,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概念是( ) A.土地资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B.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C.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环境 D.水资源、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
3. 难度:中等 | |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明太祖的该法令,明朝将出现( )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 2.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3.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非洲
|
4. 难度:中等 | |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
5. 难度:中等 | |
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完成各题。 1.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西南区 B.西北区 C.南方区 D.北方区 2.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北方区和南方区 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 D.西北区和南方区
|
6. 难度:中等 | |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夜间或双休日将停车位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功能区属于 A. 商业区 B. 行政区 C. 工业区 D. 住宅区 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A. 人口密度的差异 B.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C. 地租水平的差异 D. 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
7. 难度:中等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 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区域城市聚落分布模式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城市,M区域分布有若干乡村聚落。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示区域中,等级最高的城市( ) A.a B.b C.c D.d 2.M区域居民去附近城市寻求服务,到达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9. 难度:简单 | |
2011年12月23日,广州市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270.19万人;预计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内,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广州提出的“1 500万”是指 A.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2.制约“1 500万”的首要因素是 A.资源状况 B.生活消费水平 C.科技发展水平 D.文化水平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我国四个城市2016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图。图中能反映“后备劳动人口”比重最大的城市是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
11. 难度:中等 | |
读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资料表,完成问题。 如果a、b、c分别代表我国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下图中最符合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状况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比例尺为1:1000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体是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南向北 C.从东南流向西北,再向东北 D.从西南向东北 2.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3. 难度:简单 | |
2012年是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重点治理年。性别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示意1998~2000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性别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998~2000年迁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龄段大约是 A.0~13岁 B.13~23岁 C.23~40岁 D.40~65岁 2.河南省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A.城市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
14. 难度:简单 | |
图甲、图乙分别是某市2011年1%人口抽样调查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金字塔示意图,该市的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78岁。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甲反映的该城市人口增长模式是( ) A. “高—高—低”模式 B. “高—低—高”模式 C. “高—高—高”模式 D. “低—低—低”模式 2.与流动人口相比,户籍人口( ) A. 劳动力数量较少 B. 劳动力比重较大 C. 性别构成较合理 D. 年龄构成较轻
|
15. 难度:简单 | |
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读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L-Q-N-P-M B. P时期劳动力不足 C. N点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 Q点过后人口数量开始增加
|
16. 难度:中等 | |
下面为我国两城市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①②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①地形和河流、②水陆交通便利 B.①土壤肥沃、 ②地形平坦 C.①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利 D.①②都是水陆交通便利 2.②城市开发滨海新区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
17.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市拟在规划区建设一大型仓储式批发市场,合理的布局方案是(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近年来,M住宅区对市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理由是( ) ①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水源充足,地势平坦③靠近工业区,方便职工上下班 ④有城市主要干道经过,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粤、苏、贵、桂四省区2010年和2050年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中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寿命的延长 B. 人口出生率降低 C. 经济、医疗水平的提高 D. 省际人口的迁移 2.据图判断,今后我国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农村 ②城镇 ③经济欠发达省份 ④经济发达省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9. 难度:中等 | |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城市内部结构会出现多核心。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土地价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图中8~20千米间地价变化主要因素是 A.城市中心距和交通 B.人口密度和环境 C.城市中心距和环境 D.人口密度和交通 2.仅从地价推测,该城市距中心8千米附近 A.常住人口密度最小 B.公交线路最多 C.商业活动最频繁 D.生活便利度最差
|
2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和特殊性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老龄化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老龄宣传要转变观念,在宣传内容上努力实现从老龄工作宣传向老龄问题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宣传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1950年、1980年、2010年、2050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97亿,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为1.776亿,约占总人口的13.2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1)同东部许多省份相比,贵州省的环境人口容量相对较小,其中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人口消费水平较高 D.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低 (2)读材料二,属于2010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的是哪一个?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_______。 (3)读材料二,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
|
21. 难度:中等 | |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搬迁、乞力马扎罗山冰雪融化了80%、三十年后欧洲人将可能告别阿尔卑斯山的皑皑白雪……所有这些事物的变化正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二: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示意图。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 (2)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二氧化碳强烈吸收 (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的缘故。 (3)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4)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