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2019年1月3日,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全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嫦娥四号”登陆月球后,所在的天体系统不属于的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易对“嫦娥四号”向地面传送信息产生干扰的是( ) A.太阳辐射 B.月球引力 C.太阳活动 D.流星雨 3.嫦娥四号返回时,依次经过的是( ) A.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B.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C.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D.对流层 中间层 高层大气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同一日期甲乙丙丁四个地点的昼夜长度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地点中,自转线速度最慢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此日,丙地的日落时刻是( ) A.12时 B.15时 C.18时 D.21时 3.此日,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可能是( ) A.90° B.72° C.46° D.23°26'
|
3. 难度:困难 | |
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能够正确表示环流方向的是 A.甲→丙→丁→乙→甲 B.乙→甲→丁→丙→甲 C.甲→乙→丙→丁→甲 D.乙→丁→丙→甲→乙 2.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D.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
4. 难度:中等 | |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 ) A.亚欧大陆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B.冰岛受到低压中心控制 C.长江正处于丰水期 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等温线b的数值大于a B.图示区域为海洋 C.图示区域为陆地 D.不能判断图示区域是海洋还是陆地 3.如果图示地区在大陆的西岸,它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2017年2月19-24日天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时段,该地经历了过境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2.21日,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A.沙尘暴 B.台风 C.寒潮 D.洪涝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曲线中( ) A.①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 B.②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 C.③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 D.④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云量厚度 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 D.植被状况 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云量增加 C.环境污染 D.人口增加
|
7. 难度:中等 | |
南宋天文学家、思想家何承天在《论浑天象体》中记载"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耀炎炽,一夜入水,所经憔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浸不为益。”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代号最能解释文字中“百川发源,..归注入海”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A. ①-降水 B. ②-蒸发 C. ③-水汽输送 D. ④-地表径流 2.下列地理现象,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 A. 塔里木河水蒸发 B.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C. 高山冰川融化 D. 跨流域调水工程 3.文字描述中促使自然界水循环的动力有 A. 大气运动和太阳辐射 B. 水的三态变化和重力 C. 太阳辐射和重力 D. 大气运动和重力
|
8. 难度:困难 | |
下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文信息推测,水库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2月 B.6月 C.8月 D.1l月 2.图中信息表明( )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持续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而持续下降 D.6~11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持续升高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单位:亿立方米)统计数据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主要循环类型最可能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不能确定 2.据图推断,该区域近年来( ) A.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 B.地下水水位不断回升 C.可用天然水逐年增加 D.水资源利用率提高
|
10. 难度:困难 | |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向。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①②③④组成的洋流环流圈位于 A.南太平洋 B.北大西洋 C.南印度洋 D.北太平洋 2.按洋流的性质分,属于寒流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
11. 难度:简单 | |
为期3天的2016年布达佩斯水峰会11月30日落下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和专家呼吁保护水资源不仅在于提高认识,还必须行动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不同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加坡---降水少 B.以色列---距海远 C.新疆---人口用水量大 D.长江三角洲---水污染 2.以下行动有助于水资源保护的是( ) A.全力开采地下水 B.发展中国家推广海水淡化 C.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D.撒哈拉地区人工降雨
|
12. 难度:中等 | |
中运集团“永盛”号货轮从大连港出发,沿图所示航线历时27天,于2013年9月10日停靠在荷兰鹿特丹港。“永盛”号成为第一艘经过北极东北航道完成亚欧航线的中国商船,实现“冰海之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永盛”号在北冰洋沿岸航行时,遇到的最大安全隐患是( ) A.浮冰 B.巨浪 C.海雾 D.狂风 2.当“永盛”号航行到摩尔曼斯克以北海域时,遇到科研人员正在研究该海域的不可思议的大量海洋垃圾,垃圾的来源可能是( ) A.北美西部 B.日本沿岸 C.俄罗斯北部 D.欧洲西部 3.沿途四个港口中,封冻时间最长的是( ) A.大连 B.海参崴 C.摩尔曼斯克 D.鹿特丹
|
13. 难度:中等 | |
黄山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后形成的。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如黄山的“妙笔生花”景观。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岩石形成过程于右图中的环节( ) A.① B.② C.③ D.④ 2.“妙笔生花” 景观的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冰川侵蚀 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作用 C.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D.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
1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2.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自然原因最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 ③土质疏松,水土流失 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5. 难度:中等 | |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某种地形的示意图,①代表侵入岩,②③代表沉积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图中丙地为下列哪一种构造( )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海沟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 B.乙处适合建采石场 C.丙处地下适合开凿隧道 D.丁处下可能找到石油
|
17.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地质构造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①固结成岩 ②褶皱 ③沉积作用 ④岩浆侵入 ⑤断层 ⑥侵蚀作用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2.图中最先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 岩浆的侵入 B. 断层的发生 C. 页岩的沉积 D. 褶皱的发生
|
1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海军护航10周年来临之际,海军第31批护航编队于2018年12月9日上午从湛江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材料二:中国海军舰挺编队航线示意图 (1)舰艇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护航官兵发现风浪很小,原因是什么? (2)此时护航编队行进在图中甲海域时,是( ) A.顺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逆风逆水 D.逆风顺水 (3)简述亚丁湾和红海面积仍然在扩大的原因。 (4)索马里以东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季节是___________,简析该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
19. 难度:简单 | |
读某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d村镇坐落在_______(地形区)上。 (2)山岳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以______方式为主。 (3)计划修建a村镇到b村镇的公路,①②两个线路方案,较为合理的是______方案,简要说明理由。 (4)说明交通线绕道经过c村镇再到达d村镇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