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流浪2500年,最终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比邻星质量约为太阳质量的1/8,比太阳暗1000倍。 完成下面小题。 1.假设用比邻星替换太阳,下列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仍可获得同样的热量 B.地球可能逃出本星系 C.地球可能变成一颗火球 D.地球公转轨道半径缩小 2.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圈层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无法传播,纵波能够传播 B.硅是该层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 C.主要是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D.上层为硅镁层,下层为硅铝层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示意某地的“冰上高速公路”景观,长度约600千米,其中85%的路段由河流、湖泊、沼泽结冰而成,该公路大部分路段一年中仅运行10周左右。该地一年中有些日子太阳终日不落。由于矿产资源开发,不少务工人员终年在此居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普通高速公路相比,冰上高速公路 A. 平均车速更快 B. 来往车辆更多 C. 修建成本更高 D. 货运占比更高 2.该地可能位于 A. 加拿大北部 B. 冰岛南部 C. 南极洲 D. 阿根廷南部
|
3.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 A. 西坡自北向南垂直景观数量增多 B. 35°S的西坡垂直景观比东坡丰富 C. 25°S海拔1000米处东西坡均为针叶林 D. 荒漠或半荒漠景观东坡分布面积大于西坡 2.推测图中该山地雪线最高地区雪线高的原因是 A. 气温最高,降水最多 B. 气温最高,降水最少 C. 气温较高,降水较少 D. 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
4. 难度:简单 | |
2017年08月0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发生时,通常先产生上下颠簸,之后左右摇晃,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及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此次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 2.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地震发生后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的原因是( ) A.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 B.人体震感的反应能力 C.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
5. 难度:中等 | |
读某一时期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地带中的大气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是() A.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湿润 B.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干燥 C.上升 湿润 D.下沉 干燥 2.古代航海家及商人利用帆船在海上航行,当他们航行到纬度30度附近的海域时,航行经常会遇到困难。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该困难最可能是() A.该海域风浪太大 B.该海域海盗太多 C.该海域风力太小 D.该海域太过广阔 3.此时,杭州盛行( )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
6. 难度:中等 | |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储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将收集和积储的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芝加哥则利用收集、积储的雨水冲厕所和清洁车辆。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直接影响到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哪种矛盾( ) 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的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
7. 难度:中等 |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15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比乙箱温度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有差异 B.箱底辐射有差异 C.箱内空气吸热有差异 D.箱内空气辐射有差异
|
8.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在茫茫草原上行进,能够使他确定方向的恒星A是_______,它在天空中的位置看起来几乎是不动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B、C两点中,B点在该人的__________方,C点在该人的_________方。若该人要到达蒙古包,则应朝____________方向行走。 (3)天空中的星座D是______座,俗称北斗七星,根据斗柄指向,判断现在的季节是_______。
|
9. 难度:中等 | |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图中甲、丁两处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 (2)若该模式图表示“海滨地区海陆风示意图”,图中甲地为陆地,丁地为海洋,则图中所示情况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夜里的海风 B.夜里的陆风 C.白天的海风 D.白天的陆风 (3)若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则“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①、②、③、④中的_____环节,③环节是_____,_____(冬季/夏季)季风使该环节作用显著。 (4)若该图为某大洋的大洋环流示意图,图中④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影响_____,若该图为太平洋中低纬洋流系统,①②③④四地中有大渔场分布的是_____,说明原因_____。
|
10.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循环,其中②环节的名称是 ,长江三峡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环节(用图中数字表示),塔里木河主要参与的是 循环。 (2)甲地和乙地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和 ,分析甲地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3)丙处地貌的名称是 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 (4)如果植被遭到大量破坏,将会产生哪些问题 (双选)。 A.加剧水土流失 B.诱发地震 C.引发台风 D.地表径流增加 (5)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
|
1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历史文献记载,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500多年里,淮河流域发生较大水灾350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的50年中,流域洪涝灾害更为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较大的洪涝灾害约每10年左右发生一次。 材料二:左图为淮河及其主要支流分布图,右图为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图。 (1)淮河干流及长江之间的支流汛期多在 月份。 (2)从自然原因分析(气候、地形、水系)淮河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建国后淮河洪灾频率大为降低,推测淮河在上游和中下游分别采取了哪些有效治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