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神舟飞船十一号于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成功,于19日3时30分,在轨飞行的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在10月23日7时30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我国目前已经有酒泉(北纬40.9°N,东经100.5°E)、太原(38.1°N,111.5°E)、西昌(28.2°N,102°E)文昌(19.3°N,109.8°E)卫星发射基地4个卫星发射基地。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我国卫星发射中心位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不包含“天宫二号”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 2.“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对接当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 B.南半球,向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北半球,向北移 3.“天宫二号”发射当日,地球公转位置大致位于左图中的( ) A.甲乙段 B.乙丙段 C.丁甲段 D.丙丁段 4.当“天宫二号”与释放伴星成功时,在酒泉观测站的工作人员的地方时最接近的是( ) A.6时15分 B.6时30分 C.6时45分 D.7时30分 5.当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时( ) A.地球上10月17日的范围略大于二分之一 B.地球上10月16日的范围略大于二分之一 C.北极地区发生极昼,南极地区发生极夜 D.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15°S、172.5°W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低纬度 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 D.南半球中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
3. 难度:中等 | |
某摄影爱好者于2016年11月22日在自家阳台(30°N,120°E)拍摄日出照,当太阳刚升上塔楼的塔尖时,正好拍摄到了下面的照片,取名“宝塔明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该摄影爱好者还想在同一位置拍摄到相同日照、美丽云彩的 “宝塔明珠”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 A.2016年12月22日 B.2017年1月21日 C.2017年3月21日 D.2017年5月22日 2.据所学知识推断,该摄影爱好者的家位于塔楼的( ) A.正西方 B.西南方 C.西北方 D.东北方
|
4. 难度:简单 | |
我国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固定位置,不同季节的三天中各三个时刻拍摄日落轨迹(D2这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是60°),叠加整理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位于 ( ) A.30°N附近 B.北回归线附近 C.赤道附近 D.60°N附近 2.拍摄的三天中,该地白昼最短的一天是 ( ) A.D1 B.D2 C.D3 D.D1和D3
|
5. 难度:困难 | |
下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P、Q两点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且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P、Q线两侧日期不同。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 A.8时 B.12时 C.14时 D.20时 2.关于该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P、Q两点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 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夏至日和冬至日甲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完成下题。 判断图中 n 与 y 的关系( ) A.y=24-n B.y=26-n C.y=36-n D.y=48-n
|
7. 难度:困难 | |
读某地的一旗杆影子在一天某两个时刻的朝向,其中数字表示太阳光线和地面影子的夹角,当最短影子时是世界标准时间8点,回答下题。 该地的地理位置( ) A.60°E,75°N B.60°E,83°S C.60°E,75°S D.60°W,83°S
|
8.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图,正午时物体影子朝向正北,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所给纬度可能是该地的是( ) A.20°N B.20°S C.40°N D.40°S 2.该日太阳升起方向是( ) A.正东 B.东南 C.东北 D.正南
|
9.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阴影部分为黑夜,一架飞机由西向东飞越P点时,当地时间为6:30。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当日,我国上海的昼长大约是( ) A.11小时 B.13小时 C.15小时 D.12小时 2.当飞机飞越P点时,飞机所处半球是( ) A.西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东半球、北半球
|
10.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 ,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 B.③只出现在白天 C.地面热量的来源主要是来自④ D.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来自③ 2.在中国东北地区人们常利用人造烟雾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 A.减弱① B.增强② C.减弱③ D.增强④
|
11. 难度:中等 | |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左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是d点 ②d地盛行上升气流 ③a地气流流向d ④c地气流流向b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读右图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说法错误叙述是( ) A.丙地温度高于丁地 B.丙处的气压高于丁 C.丙处的高空气压比近地面气压低 D.空气从丙处流向丁处
|
12.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 A.700km B.550km C.1100km D.850km 3.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 ) A.0℃ B.-5℃ C.2℃ D.-2℃
|
13. 难度:中等 | |
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常年高温多雨,一年之中的温差变化极小,平均温度在26~29℃之间。在马来半岛南部东海岸,11月至次年3月是雨季,年降水在3000mm以上;西海岸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2500mm, 8~10月降雨量最多。 根据材料结合上图完成下题。 下列有关马来半岛南部降水的东西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1月至次年3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北风,西海岸多雨。 B.8―10月赤道低气压带北移,东北季风越过赤道,西海岸迎西北季风,多雨。 C.11月至次年3月赤道低气压带南移东海岸迎东北季风,多雨。 D.8―10月随着赤道低气压带北移,西海岸多雨。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某地区某日平均气温分布和M地全年降水和昼夜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
1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图示的月份和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1月 、正午太阳高度角 B.1月 、昼夜长短 C.7月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7月 、大气环流 2.关于M、N、P三地气候说法不准确的是( ) A.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 B.P地比N地降水量多是因为受到西风带的影响时间长 C.N地气候这种气候若在南半球,降水将出现在7月份 D.M地年降水量较少,冬冷夏热
|
1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该天气系统沿着如图所示的甲丙方向运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刻,乙地风向是(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2.甲天气系统与其可能带来的天气现象的正确组合是( ) A.气旋、冻雨天气 B.暖旋、大雾天气 C.反气旋、晴朗天气 D.冷锋、大风沙暴天
|
17.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图中是海洋上的一个岛屿,a和b分别表示两条纬线,完成下题。 若a和b分别表示赤道和北回归线,那么关于甲乙两地气候和自然带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 B.乙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甲地的气候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 D.乙地的气候可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
18.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区域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完成下面小题。 1.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巴西高原处草场枯黄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开普敦处于温和多雨期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
1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表示全球处在同一日期时,曲线ABC上的太阳高度为0°。读图后完成下列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____________)。 (2)B点昼长是 ________________小时,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______。 (3)如果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则此后一周北京白昼变_______且昼________夜。 (4)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则下列现象可信的是(多项)(_____) A.北京夏至日昼长变长 B.北京冬季平均温度升高 C.北京冬至日昼长变长 D.北京一年之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不变 (5)D点此时地方时为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说出乙气候的特点并分析形成成因。 (3)读某地等温线图,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