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状况图”(A图)和“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坐标图”(B图),回答下列各题。 1.A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四阶段中,人口总数最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B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所示人口增长特点与A图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基本对应的是( ) A.①—甲 B.②—乙 C.③—丁 D.④—丙
|
2.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该村的相关情况,可能的是 A.可能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B.少儿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C.环境优美,老年人口迁入多 D.经济比较落后,人口迁移率高 2.该乡村人口现状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①土地撂荒,资源浪费加剧 ②留守问题比较突出 ③劳动力短缺 ④就业压力增加 ⑤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⑥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⑤
|
3. 难度:简单 |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城归”返乡创业,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待发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我国某平原城市某工作日10:00时和0:00时的人口集聚状况,该图由手机定位功能获取的人口移动数据制作而成。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按城市功能分区,甲地带可能为 A.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B.经济活动最繁忙 C.主要位于城市外缘 D.主要是隔离带 2.从城市地域结构特点推断,最可能属于 A.楔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扇形模式 D.条带式
|
5. 难度:中等 |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主干道不断拓宽,路面不断改造,干道中央隔离带和两路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道中央隔离带由原来的钢筋栅栏隔离带逐渐被现在的绿色植物隔离带取代,路面也由原来的水平路面逐渐被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代替。下图为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主干道隔离带和路面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绿色植物隔离带适宜选择(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高山针叶林 2.与钢筋栅栏隔离带相比,绿色植物隔离带的主要功能是( ) A.增强通风效果 B.增加城市湿度 C.美化城市环境 D.改善城市水质 3.现代城市干道路面多采用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这有利于( ) A.排除雨季路面积水 B.减少路面扬尘污染 C.减缓城市交通拥堵 D.拓宽车辆行驶视野
|
6. 难度:中等 | |
读“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住宅区密集分布的区域是( ) A.0~2 km处 B.2~3 km处 C.3~5 km处 D.6~7 km处 2.距市中心2km内常住人口密度并不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该区( ) A.地租昂贵 B.环境质量差 C.交通通达度低 D.服务设施差
|
7. 难度:中等 | |
智能无人餐厅是一种集智能点餐、智能推荐、服务通知、自助取餐、自动代扣、用餐评价于一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就餐场所。它既不依赖于服务员,也不用纸质菜单。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无人餐厅的出现,主要依赖于 A.地理信息技术的完善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小众群体的尝鲜意识 D.金融网络技术的进步 2.无人餐厅与传统餐厅相比的优势是 A.菜品种类更加繁多 B.消费方式更加便利 C.进货渠道更加多样 D.区位选择更加灵活 3.有人提出今后要在线下开设10万家智能无人餐厅,若该设想得以实现,则 ①第三产业智能化得以实现②餐厅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③智能支付监管要求提高④无人餐厅不再需要工作人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8. 难度:简单 | |
某人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问题。 1.2005年,此人种植面积最大的是 A.蔬菜 B.花卉 C.水稻 D.油菜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
9. 难度:简单 | |
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②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③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 A.①热量 ②市场 ③土壤 ④水源 B.①热量 ②水源 ③市场 ④交通 C.①土壤 ②政策 ③科技 ④市场 D.①地形 ②市场 ③水源 ④热量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某城市鲜花和蔬菜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此完成第下面小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距城区近 B. 地形平坦 C. 气候优越 D. 水源充足 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销售方向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减少 C. 便捷的交通和保鲜技术 D. 农产品过剩
|
1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70年代前,天然甲鱼很多且价格便宜,但无人愿吃。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认识加深,甲鱼的价格飞涨,江汉平原就有很多人开始人工养殖甲鱼。然而,自然生长的甲鱼要7年才能成熟上市,饲养者便在冬季采用温室饲养甲鱼,使其三年便可上市。此后,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于是有的人又转向观赏龟的饲养。 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从以上可见,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是( ) A.气候 B.政策 C.地形 D.市场 2.甲鱼只养三年就能上市,这是因为人们改造了 ( ) A.光热条件 B.土壤条件 C.交通条件 D.政策
|
12. 难度:中等 | |
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目前已引进涉云企业130余家,未来“云栖小镇”将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产业中心。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丰富廉价 B.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 C.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2.下列企业不适宜入驻“云栖小镇”的是 A.APP开发公司 B.大数据应用公司 C.互联网金融企业 D.发动机制造企业 3.大量的涉云企业集聚“云栖小镇”,有利于 A.降低运费和能耗 B.缓解交通压力 C.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D.降低工人工资
|
13.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四个地区建厂的优势比较(点数越多,优势越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适宜发展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某跨国公司要建一现代化家具厂,上述四地最有可能选择( ) A.甲 B.乙 C.丙 D.丁
|
14. 难度:简单 | |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调整为高端产业。 读 “深圳产业园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第一阶段各企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生产联系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2.影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业园区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A.劳动力和市场 B.市场和技术 C.劳动力和技术 D.动力和技术 3.产业园区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说明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
15. 难度:简单 | |
我省某中学的地理研究小组同学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考查研究后得出了下图,完成问题。 1.图示各要素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复杂性 D.稳定性 2.同学们发现当地山区的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可能是 A.“之”字形公路便于山区排洪泄涝 B.“之”字形修路可以连接更多聚落 C.“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公路的坡度 D.“之”字形可以增加山区的公路密度
|
16. 难度:中等 | |
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读城市植被浅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城市中用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会使水循环环节 A.a减弱 B.b增强 C.c增强 D.d减弱 2.城市大量布置植被浅沟后,城市河流会 A.年径流量增大 B.流速加快 C.丰水期水位上升 D.枯水期水位上升
|
17. 难度:中等 | |
读“珠江三角洲某城市平面图”,回答问题。 (1)图中农田区由种植水稻转变为生产时令蔬菜,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城市高收入人群住宅区往往选择C、D、E中的 处,理由是 。 (3)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纺织厂、化工厂和精密仪器厂均有投资意向,你认为该城市应引进 厂比较合适,理由是 。
|
18. 难度:简单 | |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 A为__________,B为__________,C为__________,D为__________, (2)该市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区位条件有那些?
|
19. 难度:简单 |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说中国有几万家兰州牛肉面馆,号称“中国肯德基”,但大部分不是兰州人开的,而是青海化隆人。青海省化隆县(见图 )共有 12 万人在全国 271 个大中城市开 1.5 万家拉面馆,化隆县仅有 30.05 万人,这意味着每 5 个化隆人就有 2 个是做拉面的。“拉面经济”为化隆带来了近百亿的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3%。走出去的化隆人在创造“拉面经济”的同时,也带活了家乡的拉面相关产业。 (1)说明化隆人外出开拉面馆给化隆当地带来的影响。 (2)列举“拉面经济”带动化隆县发展的产业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