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反应的生成物为纯净物的是 A.CH4与Cl2光照 B.氯乙烯加聚 C.乙烯和氯化氢加成 D.丙烯和氯化氢加成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共热制取硝基苯 B.乙烯与溴水反应制1,2—二溴乙烷 C.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在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制取环己烷
|
3. 难度:中等 | |
不能与溴水发生反应的是 ①苯 ②苯酚 ③亚硫酸 ④NaOH溶液 ⑤AgNO3溶液 ⑥裂化汽油 ⑦己烷 ⑧镁粉 A.只有① B.①⑦ C.①⑦⑧ D.①②⑤⑦
|
4. 难度:中等 | |
某烃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mol该烃能与1mol溴完全反应,生成的产物为1,2—二溴—2—甲基丁烷,该烃是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五种烷烃:①2—甲基丁烷 ②2,2一二甲基丙烷 ③戊烷 ④丙烷 ⑤丁烷,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④① C.④⑤②①③ D.③①②⑤④
|
6. 难度:简单 | |
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 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 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F2-CF2-CF2-CF-CF3 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中,总质量一定时,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一常量,且与CO2的量的比值一定的一组物质是 A.乙炔和苯 B.甲烷和乙烯 C.丁烷和丙烷 D.苯和甲苯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氧化生成醛的是 A.CH3OH B.CH3CH2CH2OH C. D.
|
9. 难度:简单 | |
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下图: 合成它的单体为
|
10. 难度:中等 | |
将a mol聚苯乙烯 溶于b mol苯中所得到的混合物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比是 A.6:1 B.8:3 C.12:1 D.1:12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石油分馏时把温度计插入受热的液体中 ②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苯中含有的甲苯 ③用乙醇和3%的硫酸共热到170℃制乙烯 ④将苯和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制取溴苯 ⑤用硝酸银溶液验证溴乙烷含溴元素 A.①⑤ B.③④⑤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12.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 A.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不饱和烃是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不饱和的烃 C.如果烃中各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都相同,则它们必定是同系物 D.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的百分含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
13. 难度:压轴 | |
46g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得到11.2L(标准状况)氢气,该醇是 A.CH3OH B.CH3CH2OH C.C3H7OH D.C4H9OH
|
14. 难度:中等 | |
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间发现了HC9N链状分子,其结构式为: CH≡C-C≡C-C≡C-C≡C-C≡N,这是人类发现的最重星际有机分子,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不饱和烃 B.该分子碳、氮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结构 C.该分子所有原子处在一条直线上 D.1mol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10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
15. 难度:中等 | |
欲除去溴乙烷中含有的乙醇,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A.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煮沸 B.加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煮沸 C.加水振荡,静置后分液 D.加浓硫酸,加热至170℃
|
16. 难度:中等 | |
从松树中分离得到的松柏醇,其结构简式为 它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NaHCO3溶液。能够跟1mol该化合物起反应的H2和Br2的最大用量分别是 A.1mol,2mol B.4mol,1mol C.4mol,2mol D.4mol,4mol
|
17. 难度:中等 | |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
18. 难度:中等 | |
甲苯中混有少量苯酚,除去苯酚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弃除下层溶液 B. 加入溴水,生成三溴苯酚,再过滤除去 C.加水,加热超过70℃,然后用分液漏斗振荡分液后,弃除下层溶液 D. 将混合物蒸馏(甲苯沸点110℃,苯酚沸点182℃),可先蒸出甲苯
|
19. 难度:中等 | |
人们对苯及芳香烃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1)由于苯的含碳量与乙炔相同,人们认为它是一种不饱和烃,写出分子式为C6H6 的一种含两个三键且无支链链烃的结构简式 (2)已知分子式为C6H6 的结构有多种,其中的两种为 ①这两种结构的区别表现在: A.化学性质方面:(Ⅱ)能 (选填a、b、c、d,多选扣分)而(Ⅰ)不能 a、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d、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B.消耗反应物的量的方面:1 mol C6H6 与H2加成时: (Ⅰ)需______mol,而(Ⅱ)需_______mol ②今发现C6H6还可能有另一种如右图立体结构:,该结构的二氯代物有____种 |
20. 难度:中等 | |
某含苯环的烃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的分子式为 ; (2)A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是 ; (3)已知: 请写出:A与稀、冷的KMnO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 ;B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一定条件下,A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此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
|
21. 难度:中等 | ||||||||||||||||
醇与氢卤酸反应是制备卤代烃的重要方法。实验室制备溴乙烷和1-溴丁烷的反应如下: NaBr + H2SO4==== HBr + NaHSO4 ① R-OH + HBrR-Br + H2O ② 可能存在的副反应有: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脱水生成烯和醚,Br—被浓硫酸氧化为Br2等。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溴代烃的水溶性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醇; (2)将1-溴丁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在 ;(填“上 层”、“下层”或“不分层”) (3)制备操作中,加入的浓硫酸必需进行稀释,其目的是 ;(填字母) a.减少副产物烯和醚的生成 b.减少Br2的生成 c.减少HBr的挥发 d.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4)欲除去溴代烷中的少量杂质Br2,下列物质中最适合的是 ;(填字母) a.NaI b.NaOH c.NaHSO3 d.KCl (5)在制备溴乙烷时,采用边反应边蒸出产物的方法,其有利于 ;但在制备1-溴丁烷时却不能边反应边蒸出产物,其原因是 。
|
22. 难度:中等 | |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物质可以实现下图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其中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的产物已略去。液体B和C可能是单一溶质的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
(1)若A是一种紫红色金属,气体D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又恢复原色。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该气体D与另一种气体H混合后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w,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A是一种金属单质,D是最轻的气体,B能否是NaOH溶液 (填“能”、“否”)。 (3)若A是金属单质,D是一种无色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液体C呈蓝色。 写出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 ; 写出反应②的任意一个离子方程式 。
|
23. 难度:中等 | |
二氯烯丹是一种播前除草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1) D在反应⑤中所生成的E,其结构只有一种可能;
(2) CH3—CH=CH2 + Cl2 CH2 Cl—CH=CH2 + HCl
试回答: (1)写出下列反应的类型:反应①是 ,反应③是 ;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 A: , D: , E: ;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
24. 难度:困难 | |
自由基又称游离基,是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或基团。大多数自由基很不稳定,只能作为活性中间体瞬间存在,寿命很短,如丁烷受热分解产生三种活性很高的自由基: 活泼自由基可诱发自由基起加成反应、加聚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这些反应在有机工业、石油化工和高分子工业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写出自由基CH3CH2·的电子式 (2)自由基反应一般是在光和热条件下进行,如烷烃与氯气的取代为自由基取代。已知烷烃中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越少,所形成的自由基越稳定,试完成下列方程式: CH3-CH3+Cl2 (主要产物)+HCl (3)不对称烯烃在过氧化物存在下,与HBr发生游离基加成反应,其反应历程是: R-CH=CH2+Br·→ R-CH-CH2Br R-CH-CH2Br+HBr → R-CH2-CH2Br+Br· 试写出分两步将(CH3)2CHCH=CH2转变为(CH3)2CH2CH2CH2OH的反应方程式。 (4)有机物中共价键断裂时,若成键的一对电子平均分给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则形成自由基;若成键电子全分给某原子或原子团,则形成碳正离子。 ①已知CH3+四个原子共平面,键角相等,键角应是 。 ②(CH3)3C+和NaOH水溶液反应生成电中性有机分子,该分子结构简式是 ,此物质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
命题:郑蓉 郭丽 校对:王新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