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蒸发结晶时,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溶液蒸干为止 B.配制100mL浓度约2mol·L-1 的NaOH溶液,将8gNaOH放入烧杯中加入92g水溶解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揉眼睛 D.滴瓶上的胶头滴管用完后要洗净后再放回原瓶
|
2. 难度:简单 |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5.85gNaCl固体中含有NaCl分子数为0.1NA B.标准状况下,22.4L水所含的原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4g氦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NA D.0.5mol·L-1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为0.5mol
|
3. 难度:简单 | |
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的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酒精——易燃品 B.浓硫酸——腐蚀品 C.烧碱——剧毒品 D.氯酸钾——强氧化剂
|
4. 难度:简单 | |
在实验室中称量固体的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边,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增加砝码 B.增加药品量 C.减少药品量 D.减少砝码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肯定有元素被氧化,同时有元素被还原 B.有单质参加或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比较难失电子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6. 难度:简单 | |
草酸晶体(H2C2O4·2H2O) 100℃开始失水,101.5℃熔化,150℃左右分解产生H2O、CO和CO2。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取某些气体,应该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图中加热装置已略去) ( )
|
7. 难度:简单 | |
已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是b g ,若某钠原子的质量是ag ,若NA只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m g该钠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③该钠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A g ④a g该钠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1NA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
8. 难度:简单 | |
已知 I—、Fe2+、SO 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 Cl—< H2O 2< Fe 2+ < I—< SO 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 A.2Fe3++SO2+2H2O=2Fe2++SO42—+4H+ B.I2+SO2+2H2O=H2SO4+2HI C.2Fe3++2I—=2Fe2++I2 D.H2O2+H2SO4=SO2+O2+2H2O
|
9. 难度:简单 | |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⑦ 能透过半透膜 A.①④⑥⑦ B.②③④ C.②③⑤⑦ D.①③④⑥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物质分类及其依据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H2SO4是酸,因为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产生H+ B.纯碱是碱,因为其水溶液显碱性 C.醋酸是弱电解质,因为醋酸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 D.胆矾(CuSO4·5H2O)是混合物,因为胆矾中有水
|
11. 难度:简单 | |
某溶液中含有较多的Na2SO4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Na2SO4·10H2O),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的H2SO4溶液;②加过量金属钠;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 A.②⑥③ B.④⑥①③ C.④⑥③⑤ D.②⑥①③⑤
|
12. 难度:简单 | |
不能鉴别AgNO3、BaCl2、K2CO3和Mg(NO3)2四种溶液(不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反应)的试剂组是 ( ) A. 盐酸、硫酸 B.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 D. 氨水、氢氧化钠溶液
|
13. 难度:简单 | |
某溶液中大量存在的五种离子:(M代表一种离子),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则M可能为( ) A. B. C. D.
|
14. 难度:简单 | |
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蒸发掉mg水后,变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a%的NaOH不饱和溶液VmL ,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
15. 难度:简单 | |
A、CH4、H2组成的混合气体,当V(A) :V(H2) =7 :24时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16g· mol-1则A为 ( ) A.O2 B. CO C. CO2 D.SO2
|
16. 难度:简单 | |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mL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 A.150mL 3 mol·L-1的KCl B.75 mL 2mol·L-1的NH4Cl C.150mL 1 mol·L-1的NaCl D.75 mL 1.5 mol·L-1的CaCl2
|
17. 难度:简单 | |
氧化还原反应中,水的作用可以是氧化剂、还原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既非氧化剂又非还原剂等。下列反应与Br2+SO2+2H2O=H2SO4+2HBr相比较,水的作用不相同的是( ) A.2Na2O2+2H2O=4NaOH+O2↑ B.2Al+2NaOH+2H2O=2NaAlO2+3H2↑ C.2F2+2H2O=4HF+O2 D.4Fe(OH)2+O2+2H2O=4Fe(OH)3
|
18. 难度:简单 |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A.碳酸钙加到醋酸溶液中:CaCO3+2H+= Ca2++CO2↑+H2O B.碳酸氢钙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Ca2++2HCO3- +2OH- = CaCO3↓+2H2O+CO32 - C.浓烧碱与铝片反应:Al+2OH- = AlO2- +H2↑ D.铜片插入盐酸中:2H++Cu=Cu2++H2↑
|
19. 难度:简单 | |
某含铬Cr2O72- 废水用硫亚铁铵[FeSO4·(NH4)2 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干燥后得到n molFeO·FeyCrxO3 (Cr为+3价)。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 B.处理废水中Cr2O72- 的物质的量为mol 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 mol D.在FeO·FeyCrxO3中3x=y
|
20. 难度:简单 | |
将5 mol· L-1 HCl溶液和1mol·L-1 HCl溶液混合,配制2mol· L-1HCl溶液,请问需要5 mol·L-1 HCl溶液和1mol·L-1 HCl溶液的体积之比是:(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体积之和) ( ) A.1 :3 B.3 :1 C.1 :4 D.4 :1
|
21. 难度:简单 | |
在一定温度下,已知有关某溶液的一些数据: ①溶液的质量, ②溶剂的质量, ③溶液的体积, ④溶质的摩尔质量, ⑤溶质(气体)的体积(Vm已知), ⑥溶液的密度, ⑦溶液的质量分数. 利用下列各组数据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能算出的一组是 ( ) A.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④
|
22. 难度:简单 | |
羟胺(NH2OH)是一种还原剂,能将某些氧化剂还原。现用25.00mL0.049mol/L的羟胺的酸性溶液跟足量的硫酸铁溶液在煮沸条件下反应,生成的Fe2+恰好与24.5mL 0.020mol/L的KMnO4酸性溶液完全作用(已知:FeSO4+ KMnO4+ H2SO4= Fe2(SO4)3+K2SO4+MnSO4+H2O(未配平)),则在上述反应中,羟胺的氧化产物是 ( ) A.N2 B.NO C.N2O D.NO2
|
23. 难度:简单 | |
(8分)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 ④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 ⑤过滤 (1)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⑤④ B.①②③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③⑤②①④ (2)如何用实验方法确定①中Na2CO3溶液已过量?
(3)若④和⑤两步操作反了可能造成什么后果?
。 (4)滴入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涉及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24. 难度:简单 | |
(4分)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 B.结晶法 C.分液法 D.蒸馏法 E.过滤法 ⑴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⑵ 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⑶ 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的混合物(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⑷ 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
25. 难度:简单 | |
(8分)智利硝石矿层中含有碘酸钠,可用亚硫酸氢钠与其反应来制备单质碘,其化学方程式为: _____NaIO3+_______NaHSO3——_______NaHSO4+_____ Na2SO4+___I2+____H2O (1)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反应中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 (3)反应中,所得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
|
26. 难度:简单 | |
(8分)实验室制氢氧化铁胶体将 滴入 中,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时,用一束可见光照射可观察到 现象,这一现象叫丁达尔现象,向胶体中逐滴滴入稀硫酸至过量可观察到 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