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C.O、O和O互为同位素,均属于氧元素,且性质相同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丁达尔现象可以区分食盐水和硫酸铜溶液 B.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等于0 C.在任何条件下,纯水都呈中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随温度、外加酸(碱)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颜色的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会变黄 B.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溶液的红色褪去 C.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溶液褪色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
5. 难度:中等 | |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十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室温条件下,O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ⅥA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
6. 难度:中等 | |
现有常温时pH=1的某强酸溶液10 mL,下列操作能使溶液的pH变成2的是 A.加水稀释成100 mL B.加入10 mL水进行稀释 C.加入10 mL 0.01 mol·L-1的NaOH溶液 D.加入10 mL 0.01 mol·L-1的HCI溶液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及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g NaCl时应在右边托盘中放入10g砝码 B.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测定溶液pH的操作:将pH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pH试纸的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
8. 难度:中等 |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与足量的盐酸或氯气反应,电子转移总数均为0.3NA B.25℃时,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2NA C.46gNO2或46gN2O4所含原子数均为3NA D.1 mol A1放入足量的冷浓HNO3中或稀HNO3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3NA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称取等质量的两份铝粉,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和过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体积(同温同压下)相等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向Na2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某无色溶液中加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
10. 难度:中等 | |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和1molY进行如下反应: X(g)+Y(g) 2Z(g)+W(s) △H>0,当反应进行到2min时达到平衡,测知Z的浓度为0.2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向平衡混合物中加入少量W,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B.平衡后再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C.温度不变,将容器的体积扩大一倍,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 D.2min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
|
11. 难度:中等 | |
25℃时,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pH=1的溶液中:Fe2+、NO、SO、Na+ B.c(Fe3+)=0.1mol·L-1的溶液中:K+、ClO-、SO、SCN- C.c(H+)/c(OH-)=1012的溶液中:NH、Al3+、NO、Cl- D.由水电离出的c(H+)=1×10-14mol·L-1的溶液中:Ca2+、K+、Cl-、HCO
|
12. 难度:中等 | |
将0.1 mol·L-1的氨水加水稀释至0.01 mol·L-1,稀释过程中温度不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后溶液中c(H+)和c(OH-)均减小 B.稀释后溶液中c(OH-)变为稀释前的1/10 C.稀释过程中氨水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稀释过程中溶液中增大
|
13. 难度:中等 | |
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4种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2;Z与Y相邻,Z比Y的电子数多8;W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 B.Y、Z和W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C.X、Y、Z和W均为非金属元素 D.X和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既符合图象Ⅰ又符合图像Ⅱ的是 A.N2(g)+3H2(g) 2NH3(g) ΔH<0 B.2SO3(g)2SO2(g)+O2(g) ΔH>0 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D.H2(g)+CO(g) C(s)+H2O(g) ΔH>0
|
15. 难度:中等 | |
已知相同温度下的溶解度:Zn(OH)2>ZnS,MgCO3>Mg(OH)2,就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而言: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Zn2++S2-+2H2O=Zn(OH)2↓+H2S↑ B.Mg2++2HCO+2Ca2++4OH-=Mg(OH)2↓+2CaCO3↓+2H2O C.FeS+2H+=Fe2++H2S↑ D.Cu2++H2S=CuS↓+2H+
|
16. 难度:中等 | |
硫酸和硝酸是中学阶段常见的两种强酸,请就两者与金属铜的反应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在100mL 18mol·L-1的浓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可能是 (填写代号): A.7.32L B.6.72L C.20.16L D.30.24L (2)若使上述反应中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向其中加入硝酸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17. 难度:中等 | |
现有常温条件下甲、乙、丙三种溶液,甲为0.1mol·L-1的NaOH溶液,乙为0.1mol·L-1的HCl溶液,丙为0.1mol·L-1的CH3CO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溶液的pH= ; (2)丙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为 (用电离平衡方程式表示); (3)甲、乙、丙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的大小关系为 ; (4)某同学用甲溶液分别滴定20.00mL乙溶液和20.00mL丙溶液,得到如图所示两条滴定曲线,请完成有关问题: ①甲溶液滴定丙溶液的曲线是 (填“图1”或“图2”); ②a= mL。
|
18. 难度:中等 | |
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D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且元素A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相差2,B与D属于同主族元素;元素C是一种银白色金属,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成白色物质。 (1)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元素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族; (3)C、D、E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4)元素B的单质与元素C的单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化合物甲,则甲的化学式为 ,实验证明甲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试写出甲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若乙是元素A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丙是元素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①pH相同的乙丙的水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y倍,稀释后两种溶液的pH仍然相同,则x y(填写“>”、“<”或“=”=; ②在微电子工业中,乙的水溶液常用作刻蚀剂H2O2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 (不需要配平)。
|
19. 难度:中等 | |
二次合金中含有金、银、铂、钯等贵重金属,实验室以二次合金为原料提取金、银、铂、钯等贵重金属的步骤如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浸煮过程中产生尾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写代号,下同),欲对该气体进行检验,最好的试剂是 ; A.H2 B.SO2 C.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品红试剂 (2)操作Ⅰ的实验名称是 ,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填写仪器名称); (3)实验室制备的Cl2中混有水蒸气和HCl杂质,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证明水蒸气和HCl杂质的存在,请根据甲同学的设计意图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①各实验装置的接口顺序为:b接 , 接 , 接a; ②装置C的作用是 ; ③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装置E。你认为装置E应加在 之间(填装置序号),并且在广口瓶中放入 (填写所用试剂或用品名称)。
|
20. 难度:中等 | |
已知2A(g)+B(g)2C(g),向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050 mol A和0.025mol B,在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C)=0.040 mol·L-1,放出热量Q1kJ。 (1)能说明上述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填写序号); a.v(C)=2v(B)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A)=2v正(B)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2)若在相同的容器中只加入0.050 mol C,500℃时充分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热量Q2kJ,则Q1与Q2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用含Q1、Q2的代数式表示); (3)500℃时,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4)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 (填“放”或“吸”)热反应;若反应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某温度下,A的平衡转化率(a)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化学平衡常数K(A) K(B)(填“>”、“<”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