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氨、液氯、干冰、碘化银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醋酸、次氯酸均为电解质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HCO3、Na2SiO3均为钠盐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③⑤
|
2. 难度:简单 | |
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正确的是 ( ) A.Mg可由电解熔融MgCl2制取,Al也可由电解熔融AlCl3制取 B.金属Na着火不能用干冰灭火,金属K着火也不能用干冰灭火 C.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F2、Cl2、Br2、I2的熔点依次升高,N2、P4、As、Sb、Bi的熔点也依次升高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 B. 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 C. 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
4. 难度:简单 | |
如图表示金属X、Y及它们的合金Z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H2量的情况.横坐标表示消耗金属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在标准状况下产生H2的体积.下列有关合金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 A.n(Na)∶n(Fe)=2∶1 B.n(Mg)∶n(K)=1∶2 C.n(Na)∶n(Al)=1∶3 D.n(K)∶n(Al)=1∶1
|
5. 难度:简单 | |
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A13+、Mg2+、NH4+、Cl-、SO42-、HCO3-、Mn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2O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肯定有A13+、Mg2+、Cl- B.肯定有A13+、Mg2+、NH4+ C.肯定有K+、HCO3-、MnO4- D.肯定有A13+、Mg2+、SO42-
|
6. 难度:简单 | |
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 C.Na+、S2-、OH-、SO42- D.Na+、C6H5O-、CH3COO-、HCO3-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③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 A.对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 B.常温时水溶性:Na2CO3 >NaHCO3 C.与稀盐酸反应的快慢:Na2CO3 >NaHCO3 D.相对分子质量:Na2CO3>NaHCO3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1g氯气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6.02×1023 B.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1.0×6.02×1023 C.工业用电解法进行粗铜精炼时,每转移1mol电子,阳极上溶解的铜原子数必为0.5×6.02×1023 D.VLa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若Fe3+的数目为6.02×1023,则Cl-的数目大于3×6.02×1023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 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 C.用蒸发的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全部加热蒸干 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
|
11. 难度:简单 | |
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此溶液的密度(g/cm3)为( )
|
12. 难度:简单 | |
标准状况下,将V L A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于0.1 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 g/mL,则此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
|
13. 难度:简单 | |
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NaCl溶液(BaCl2):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AgNO3):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C.NaCl溶液(Br2):加CCl4,分液 D.KNO3溶液(NaCl):加热蒸发得浓溶液后,降温
|
14. 难度:简单 | |
过氧化钠跟足量的NaHCO3混合后,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排除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O2、Na2CO3 B.NaOH、Na2CO3 C.Na2CO3 D.Na2O2、NaOH、Na2CO3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反应后,再向得到的溶液中滴入KSCN试剂,溶液变成红色的是 A.氯水和氯化亚铁溶液 B.铁屑和氯化铜溶液 C.铁屑和过量稀硫酸 D.过量铁屑和氯化铁溶液
|
16. 难度:简单 | |
在某无色溶液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确定,原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 A.Mg2+、Al3+、Fe2+ B.H+、Mg2+、Al3+ C.H+、Ba2+、Al3+ D.只有Mg2+、Al3+
|
17. 难度:简单 | |
(16分)某校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用来验证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中没有装置C,使装置B与装置D直接相连,会对实验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D中黑色固体为________(填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CO具有还原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要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认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装置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连接下图中的________装置(填序号).
|
18. 难度:简单 | |
(8分)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D是金属单质,J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E:________,J:________,G:________. (2)按要求写方程式: A与B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和D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转化为I的离子方程式:
|
19. 难度:简单 | |||||
(12分)有A、B、C、D、E五种常见化合物,都是由下表中的离子形成的:
为了鉴别上述化合物,分别完成以下实验,其结果是: ①将它们溶于水后,D为蓝色溶液,其他均为无色溶液; ②将E溶液滴入到C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 ③进行焰色反应,仅有B、C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④在各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加过量稀硝酸,只有A中放出无色气体,只有C、D中产生白色沉淀; ⑤将B、D两溶液混合,未见沉淀或气体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填空: (1)写出B、D的化学式:B ____,D 。 (2)将含lmol A的溶液与含l mol E的溶液反应后蒸干,仅得到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化学式为__ _。 (3)C常用作净水剂,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净水原理____ ___。 (4)在A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其离子方程式为_ ___。 (5)向20mL 2mol/L C溶液中加入30mL E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0.78g沉淀,则E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 moI/L。
|
20. 难度:简单 | |
(16分)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板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出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 ;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 生成沉淀。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 。 (4)由滤渣2制取Al2(SO4)3·18H2O ,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方案更合理。 (5)探究小组用滴定法测定CuSO4·5H2O (Mr=250)含量。取a g试样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消除干扰离子后,用c mol·L-1 EDTA(H2Y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EDTA溶液bmL。滴定反应如下:Cu2++H2Y2-=CuY2-+2H+ 写出计算CuSO4·5H2O质量分数的表达式w= ___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会导致CuSO4·5H2O含量的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 a.未干燥锥形瓶 b.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中产生气泡 c.未除净可与EDTA反应的干扰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