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
2. 难度:中等 | |
1 1H、2 1H、3 1H、H+、H2是 ( ) A.氢的五种同位素; B.五种氢元素; C.氢的五种原子; D.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液体会变为红色 B.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C.碳酸钠俗称大苏打,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D.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3PO4>H2SO4 B.氢化物稳定性:H2S>HF>H2O C.碱性:NaOH>Mg(OH)2>Ca(OH)2 D.氧化性:F2 > Cl2 > Br2 > I2
|
5. 难度:简单 |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 g甲烷(CH4)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0.3 mol CO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 C.1 mol Na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1 mol·L—1MgCl2溶液中Cl一离子数为0.2NA
|
6. 难度:中等 | |
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m与Sm互为同位素 B.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 C.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 D.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
7. 难度:中等 | |
某溶液中有Cu2+、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 A.Cu2+ B.Mg2+ C.Fe2+ D.Al3+
|
8. 难度:中等 | |
氟、氯、溴、碘四种元素,它们的下列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A.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B.单质的熔沸点依次升高 C.Cl2可以从KBr溶液置换出Br2 D.F2可以从NaCl溶液中还原出Cl2
|
9. 难度:中等 | |
把少量的溴水注入KI溶液中,经充分反应后,加入CCl4用力振荡,静置后可观察到 A.液体分成两层,下层呈紫色 B.液体分成两层,上层呈紫色 C.混合液不分层,且无色透明 D.混合液不分层,且呈褐色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等 C.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种类 D.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其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但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
|
11. 难度:中等 | |
向50mL 18mol/L浓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mol C.大于0.45mol D.在0.45mol和0.9mol之间
|
12. 难度:中等 | |
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 )。 A.硫 B.碳 C.磷 D.硅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 ( ) A.1 mol H2 B.0.5 mol NH3 C.6.02×1023个的CH4分子 D.0.3 mol H3PO4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第IIA族中无非金属元素 B.第IA族元素单质均能与水反应生成H2 C.0族中无金属元素 D.金属元素的种类比非金属元素多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离子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Fe3+,NH4+,SCN-,Cl- B.Na+,Cl-,NO3-,SO42- C.Fe2+,Cl-,Na+,NO3- D.Fe2+,NH4+,Cl-,OH-
|
16. 难度:中等 | |||||||||||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0.80×10-10m B.1.10×10-10m C.1.20×10-10m D.0.70×10-10m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同一种元素的是 ( ) ①X ②X ③ ④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
18. 难度:中等 | |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H2+Cl2====2HCl C.2Na2O2+2CO2====2Na2CO3+O2 D.Fe+CuSO4====FeSO4+Cu
|
19. 难度:中等 | |
金属M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跟反应,又能跟稀盐酸反应,且均生成型化合物,则可能是 A.Al B.Fe C.Cu D.Mg
|
20. 难度:困难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B.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C.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金属元素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化合价 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价一定是不同的 D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是固体
|
22. 难度:简单 | |
钾和另一种碱金属组成的合金18.0 g与足量的水完全反应,产生氢气1 g,则合金中的另一种金属是 A.Cs B.Rb C.Na D.Li
|
23.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硫 D.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
24.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铵盐受热均可以分解,产物均有NH3 B.所有铵盐都易溶于水,不是所有铵盐中的氮均呈-3价 C.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浓溶液共热,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D.NH4Cl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可用升华法分离
|
2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不符合ⅦA族元素性质特征的是 A.最高价都为+7 B.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D.从上到下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
26. 难度:中等 | |
X、Y、Z、E、F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只含有一个质子;Y的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Z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Y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F与Z同主族;E与X同主族。试推断 (1)下列元素分别是:Y__________、Z____________、F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其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3)X、Z、E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所含有的化学键有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化合物(填“离子”或“共价”)。
|
27. 难度:困难 | |
某课外小组研究铝土矿中Al2O3的含量。查阅资料得知,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 Al2O3,杂质是Fe2O3、SiO2等。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过程如下: (1)第①步,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第③步中,生成氢氧化铝的离子方程式是 。 (2)将实验过程中所得固体精确称量,课外小组发现所得氢氧化铝固体的质量与原铝土矿质量相等,则该铝土矿中Al2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工业上制取AlCl3用Al2O3与C、Cl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每消耗0.5 mol 碳单质,转移1mol电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8. 难度:压轴 | |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可控制气体流向,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难度:中等 | |
一定质量的某金属X和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6.02×1022个 Xn+ ,这些阳离子共有6.02×1.3×1023个质子、6.02×1.4×1023个中子。 (1)求Z、n和A的值。 (2)写出该金属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