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高一化学《物质的转化》同步练习卷(三)(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CaCO3+2HCl===CaCl2+H2O+CO2

B.CaO+H2O===Ca(OH)2

C.2KMnO4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K2MnO4+MnO2+O2

D.CaCO3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CaO+CO2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小美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了5种物质(如图所示),相连环的物质间所发生的反应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

C.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     )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O―→Cu(OH)2                       B.CuSO4―→Cu

C.CaCO3―→CaO                         D.MgSO4―→MgCl2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分析下列反应的化合价、被氧化、被还原的情况:

Cl2+2NaBr=2NaCl+Br2  被氧化的物质                 被还原的物质           

2Na+2H2O=2NaOH+H2↑  被氧化的物质                 被还原的物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3种不同。

A.CaO,Na2O,CO2,CuO   B.Si,C,P,Cu

C.O2,Fe,Cu,Zn      D.HClO4,H2O,H2SO4,HNO3

(1)以上四组物质中类别不同的物质依次是 (填化学式)

A.________;B.____ 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物质类别),该反应中________元素化合价变化(填“有”或“无”)。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胆矾(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用它进行以下几个实验:①取少量胆矾晶体,用研钵研碎后,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加热,可以看到固体颜色逐渐变成白色,同时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②冷却后,取试管内白色粉末少许,用蒸馏水溶解后得到蓝色溶液,将此溶液分置于两支试管中;③向第一支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④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第二支试管中,过一会,取出铁钉,观察到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变化,并指出所发生的反应的类型。

⑴加热胆矾晶体:                                   ,(           );

⑵生成蓝色沉淀:                                   ,(           );

⑶生成红色物质:                                   ,(           )。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稀硫酸、纯碱、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三氧化钨、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中,存在下面的相互关系,选择①~⑤为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请推断出它们的化学式分别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序号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