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氨气做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性质 B.向浓硫酸中缓慢加蒸馏水,以稀释浓硫酸 C.常温下,浓硝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有SO42—
|
2. 难度:中等 | |
稀硫酸中插一块铜片,加入下列物质后,可使铜片发生反应的是 ( ) A.稀盐酸 B.硫酸钠晶体 C.硝酸钾晶体 D.氯化钠晶体
|
3. 难度:中等 | |
CO2、NO2 、SO2是中学常见的氧化物,下列有关三种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均可与水反应生成酸,所以都是酸性氧化物 B、它们都是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C、人类活动中过度排放CO2、SO2和NO2,都会引起酸雨 D、它们在反应中都可做氧化剂
|
4. 难度:中等 | |
已知a、b分别为同周期的ⅡA族和ⅦA族的两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系不可能成立的是( ) A、m= n —15 B、n=m+12 C、 m=n —29 D、 n=m+5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过程中会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的是( ) A.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B.向Ba(NO3)2溶液通入SO2至过量 C.向Ba(0H)2溶液通入CO2至过量 D.向新制Fe(OH)3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
6. 难度:困难 |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量Fe与1 mol Cl2燃烧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 NA B.1 mol NO2与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常温常压下,9.2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 NA D.高温、催化剂作用,0.4 mol SO2与足量氧气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0.4 NA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ⅠA族金属单质的密度、熔沸点均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递增 B、金属锂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2 C、金属的还原性:Li>Na>K>Rb D、氢化物的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在稀氨水中通入过量CO2:NH3·H2O + CO2 = NH4+ + HCO3- B.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SO2 + H2O + Ca2+ +2ClO— = CaSO3↓+2HClO C.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2H+ + CO32— = H2O + 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Ba2+ +OH— +H+ + SO42- = BaSO4↓+H2O
|
9. 难度:中等 | |
除废气NO的反应原理为:2CO+2NO=N2+2CO2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CO为氧化剂 B.反应中NO被还原 C.在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的电子为4 mol D.CO和NO都是无色有毒气体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SO2 B、NH3 C、N2 D、CO2
|
11. 难度:中等 | |
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 g/ml,5%的氨水密度为0.98 g/ml,若将上述两种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 ( )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确定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周期表的16族中,第ⅢB族所含的元素种类数最多 B、在周期表中,元素的族序数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副族元素和第Ⅷ族元素都属于过渡金属 D、第ⅦA族的砹(At),其单质为有色固体,AgAt不溶于水
|
13. 难度:困难 | |
已知X为一种常见酸的浓溶液,能使蔗糖粉末变黑。A与X反应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反应条件及部分产物均已略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X使蔗糖变黑的现象主要体现了X的强氧化性 B.若A为铁,则足量A与X在室温下即可完全反应 C.若A为碳单质,则将C通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一定可看到白色沉淀 D.工业上,B转化为D的反应条件为高温、常压、使用催化剂
|
14. 难度:困难 | |
硝酸铜是制备Cu—Zn—Al系催化剂的重要原料。现有三种制取硝酸铜的实验方案可供选用:①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3Cu + 8HNO3(稀)3Cu(NO3)2 + 2NO↑+ 4H2O ②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取: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2H2O ③首先将铜屑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2Cu + O2 2CuO,CuO + 2HNO3 = Cu(NO3)2 + H2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等量的硝酸铜,需硝酸的量②最少 B.制取等量的硝酸铜,②产生的有毒气体比①少 C.三种方案中,第③方案最经济环保 D.三种方案的反应都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SO3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2和SO2 C、将少量CO2通入B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不能用排水法收集SO2、NO2气体
|
16. 难度:中等 | |
氨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如下(未配平):①NH3 + O2 →NO + H2O ②NO + O2 → NO2 ③NO2+H2O→HNO3+NO,如将氨全部氧化得2mol硝酸,理论上需氧气的物质的量是( ) A、2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 A.稀硝酸与CuO反应 B.稀硝酸与NaOH 溶液反应 C.浓硝酸与灼热的碳反应 D.浓硝酸与铜反应
|
18. 难度:困难 | |
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Na+、Ba2+、Fe3+、MnO4—、SO32—、Cl—、HCO3— 中的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7; ②向溶液中滴加氯水,没有气体产生,得到无色溶液; ③向②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向②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则(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 ;肯定没有的阳离子是 。 (2)步骤②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能否确定含有阳离子 ,(若有,写出离子符号,没有则写没有),其理由是 。
|
19. 难度:压轴 | |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NO,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 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4)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难度:困难 | |
当三份铜粉分别与过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不考虑NO2转化为N2O4 、生成气体溶解及产生水蒸气的体积),其三份铜的质量比为 (2)1.28克铜与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 ml NO、NO2混合气(标准状况),则反应中共消耗HNO3的物质的量为 (3)用20ml 18.4 mol/L浓硫酸和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将滤液稀释到100ml,测得溶液中SO42— 的浓度为3.18mol/L,则该溶液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Na2SiO3可以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Na2O·SiO2,则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为 。
|
21. 难度:压轴 | |
X、Y、Z、M、G五种元素分属三个不同短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Z同主族,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Y、M同主族,可形成MY2、MY3两种分子。Y2 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 。 (2)Y、Z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共有________种;Y、G的单质或两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作水消毒剂的有 (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3)上述五种元素中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之间可相互反应生成单质M的化学方程式为 。 (4)ZX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2. 难度:困难 | |
物质X、Y、Z均含同种短周期元素,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
(1)若X是无色极易溶于水的刺激性气味气体,Z是红棕色气体,由Y与W反应生成Z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含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之和等于另一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单质W是常见金属,则X的稀溶液转化为Y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若X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二倍;则Y与W反应生成0.1 mol Z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Y是白色胶状沉淀,W为烧碱,则0.1mol Y与足量W反应生成Z时消耗烧碱的质量为 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