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氨溶于的喷泉实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B.常温下,浓硝酸可用铝罐来贮存,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C.氯气可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说明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D.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 ) A.工业合成氨 B.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产生了一氧化氮 C.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氨 D.在一定条件下由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尿素
|
3. 难度:中等 | |
用浓氯化铵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幕布不易着火,其原因是( ) ①幕布的着火点升高 ②幕布的质量增加 ③氯化铵分解吸收热量,降低了温度 ④氯化铵分解产生的气体隔绝了空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关于单质硫的叙述:①通常情况下为黄色粉末 ②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CS2 ③氧化性比氯弱④只能被还原不能被氧化⑤医药上用来做硫磺软膏,治疗某些皮质病,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
5. 难度:中等 | |
有关NaHCO3和Na2C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等质量NaHCO3和Na2CO3的分别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Na2CO3产生的CO2少 B.84g NaHCO3、106g Na2CO3分别与同浓度足量盐酸完全反应,Na2CO3消耗盐酸的是NaHCO3两倍 C.将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倒入两种盐溶液中,都只有Na2CO3产生沉淀 D.通常情况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
6. 难度:中等 | |
能够证明溶液中一定大量存在CO32-的是( ) A.加入硝酸银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盐酸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加入氯化钙溶液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且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D.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时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反应现象如C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Na和O2 B.NaOH和CO2 C.NaHCO3和NaOH D.Fe和稀HNO3
|
8. 难度:中等 | |
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 A.氯化钾溶液 B.碳酸氢钙溶液 C.氯水 D.氢氧化钠溶液
|
9. 难度:中等 | |
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松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
|
10. 难度:中等 | |
比较下述实验方案,判断能够确定一种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的事实是( ) A.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取试样溶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 C.取少量试样的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少量试样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无沉淀,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11. 难度:中等 | |
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FeS B.FeCl2 C.SO2 D.NO
|
12. 难度:中等 | |
某无色透明溶液与金属铁反应时只放出氢气,则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Cu2+、Cl-、H+、SO42- B.H+、NO3-、Ba2+、Cl- C.K+、Cl-、H+、SO42- D.Ca2+、Na+、Cl-、OH-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浓硫酸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使铁铝等金属钝化,加热条件下也不反应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溶液中,能用来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KMnO4溶液 ④紫色石蕊溶液 ⑤BaCl2溶液 ⑥品红溶液 A.①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能共存,并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也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 A.NH3、H2、N2 B.H2、N2、O2 C.CO2、Cl2、HCl D.SO2、O2、H2S
|
16. 难度:中等 | |
500mL 18.4 mol•L-1硫酸与足量的铜片加热反应,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是( ) A.0.92mol B.大于0.46mol 小于0.92mol C.0.46mol D.小于0.46mol
|
17. 难度:中等 | |
当三份铜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硝酸、浓硝酸、热的浓硫酸反应后,收集到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三份铜粉的质量比为( ) A.3:1:2 B.3:2:2 C.1:1:2 D.1:3:2
|
18. 难度:中等 | ||||||||||||||||
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2的性质,实验时向Na2SO3固体上滴加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扣在上面。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
19. 难度:中等 | |
铜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热后无明显变化,但加入某盐一段时间后,发现铜粉质量减少,溶液呈蓝色,同时有气体逸出,该盐可能是( ) A.FeC13 B.Na2CO3 C.KNO3 D.FeSO4
|
20. 难度:中等 | |
用1L1.5 mol•L-1的氢氧化钠吸收标准状况下22.4LCO2,所得溶液中的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 A.1:3 B.1:2 C.1:1 D.3:2
|
21. 难度:中等 | |
无色的混合气体甲中可能含NO、CO2、NO2、NH3、N2中的几种。将100mL气体甲经过下图实验处理,结果得到酸性溶液,且几乎无气体剩余,则气体甲的组成可能为( ) A.NH3、NO2、N2 B.NH3、NO、CO2 C.NH3、NO2、CO2 D.NO、CO2、N2
|
22. 难度:中等 | |
将1.92g铜粉与500mL一定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此时,测得溶液中H+浓度为0.02mol/L,则原硝酸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 ) A.0.12mol B.0.11mol C. 0.09mol D.0.08mol
|
23. 难度:中等 | |
填空 (1).工业合成氨(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瓶中的原因,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汽车尾气中含有NO和CO,消除这两种物质对大气污染的方法是安装催化转化器,使他们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确定溶液中存在NH4+的方法(用文字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困难 | |
(1)下图中A为淡黄色固体,B、C为溶液,D为气体,E、F为白色沉淀。 ①根据如图转化关系,填写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为______D为______E为______ ②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某黑色固体单质A加热至红热,投入到一种无色溶液B中,产生由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X,将X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由此可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为:C为___________X为___________ ②写出A投入B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D的稀溶液与F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25. 难度:困难 | |
Ⅰ.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氨,再用氨与氧化铜反应以检验氨的某些性质(最后C装置中氧化铜变成铜, 且导管排出的是氮气和水蒸汽)。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中氨表现出_______性。 (3)B中盛装的固体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实验时,应先撤______装置中的酒精灯(填“A”或“C”)。 Ⅱ.工业上硝酸的制备和自然界中硝酸的生成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区别。路线①②③是工业生产硝酸的主要途径,路线Ⅰ、Ⅱ、Ⅲ是雷电高能固氮过程中硝酸的生成途径。 (1)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写出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环境问题与NO2的排放有关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赤潮 B 光化学烟雾 C 臭氧空洞 D 温室效应 E 酸雨
|
26. 难度:困难 | |
为了验证炭粉与浓硫酸作用确实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某同学创设如下图所示的A、B、C三个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省略了课本上炭粉与浓硫酸反应的发生装置图。已知C中的KMnO4酸性溶液是足量的,具有强氧化性,还原性的SO2气体经过KMnO4酸性溶液后能全部被吸收氧化,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炭粉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1)产生的混合气体流经装置A、B、C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A、B、C),气流依次经过装置管口顺序号为(填管口序号a、b、c、d、e、f);气体发生装置导管口接______,然后______接_____,______接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