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B.NH4Cl的电子式: C.F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3. 难度:简单 | |
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是( ) A.置换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
4. 难度:简单 | |
从海水中提取镁,正确的方法是( )
|
5. 难度:简单 | |
反应A+B═2C,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 A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 B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 C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1mol A所含化学能为E1kJ,1mol B所含化学能E2kJ,1molC 所含化学能E3kJ.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若Q1+Q2<Q3,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B.若Q1+Q2<2Q3,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E1+E2>E3,则反应为放热反应 D.若E1+E2>E3,则反应为吸热反应
|
6. 难度:简单 | |
将镁片、铝片平行插入到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用导线连接成闭合回路,该装置在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镁比铝活泼,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Mg2+ B.铝是电池负极,开始工作时溶液中会立即有白色沉淀生成 C.该装置的内、外电路中,均是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D.该装置开始工作时,铝片表面的氧化膜可不必处理
|
7. 难度:简单 | |
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A.v(A)=0.15mol/(L•min) B.v(B)=0.04mol/(L•s) C.v(C)=0.03mol/(L•s) D.v(D)=0.4mol/(L•min)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9. 难度:简单 | |
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可以相互转化,关于化学能与其它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II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中和反应中, 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
|
10. 难度:简单 | |
已知氢化铵(NH4H)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①NH4H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②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③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 ④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生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
11. 难度:中等 | |
a、b、c、d、e为元素周期表前3周期中的部分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b元素除0价外,只有一种化合价 B. 五种元素中,c元素的性质最稳定 C. d气态氢化物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D. e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不同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可能生成三种盐
|
12. 难度:简单 | |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和泪分别指() A.纤维素 油脂 B.蛋白质 烃类 C.淀粉 油脂 D.蛋白质 油脂
|
13. 难度:简单 | |
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完全加成,加成产物的一溴代物有(不考虑-OH的取代)(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A.Na2O2 B.CH3CH3 C.NaCl D.N2
|
15. 难度:中等 | |
两种气态的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16g/L,则对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没有甲烷 B. 一定没有乙烷 C. 可能是甲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D. 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
|
16. 难度:简单 | |
近来科学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DEFC),它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在200 ℃左右时供电,乙醇电池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且更加安全。电池总反应式为C2H5OH+3O2===2CO2+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2H5OH在电池的负极上参加反应 B.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C.1 mol乙醇被氧化转移6 mol电子 D.电池正极得电子的物质是O2
|
17. 难度:简单 | |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变 B.密闭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改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2v(NH3)正 = v(CO2)逆
|
18. 难度:中等 | |
利用金属活性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冶炼方法冶炼金属。下列反应所描述的冶炼方法不可能实现的是( ) A.2Al2O3(熔融) 4Al+3O2↑ B.Fe2O3+3CO 2Fe+3CO2 C.Fe+CuSO4 ===FeSO4+Cu D.2NaCl(水溶液)2Na+Cl2↑
|
19. 难度:简单 | |
苹果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如下图。苹果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 ①与NaOH溶液反应 ②使石蕊溶液变红 ③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气体 ④一定条件下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⑤一定条件下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
20. 难度:简单 | |
以下反应最符合绿色化学原子经济要求的是( ) A. 乙烯聚合为聚乙烯高分子材料 B. 甲烷与氯气制备一氯甲烷 C. 以铁和浓HNO3为原料生产硝酸铁 D. 用碳来还原氧化铁
|
21. 难度:简单 | |
中学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烧瓶a中装的试剂是苯、溴和铁屑。导管b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导气,二是兼起__________的作用。 (2)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白雾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________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3)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入AgNO3溶液,有__________生成。 (4)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里,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__________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解了__________的粗溴苯。 (5)写出烧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2. 难度:简单 | |
(10分)I.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反应在t1min时到达平衡,依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NH3、H2、N2,且已知1mol氨气分解成氮气和氢气要吸收46kJ的热量,则至t1min时,该反应吸收的热量为:______;在此t1min时间内,用H2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 II.亚硫酸钠和碘酸钾在酸性溶液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3+KIO3+H2SO4═Na2SO4+K2SO4+I2+H2O,该反应过程和机理较复杂,一般认为分为以下几步: ①IO3-+SO32-→IO2-+SO42-(慢) ②IO2-+SO32-→IO-+SO42-(快) ③5I-+6H++IO3-→3I2+3H2O(快) ④I2+SO32-+H2O→2I-+SO42-+2H2(快) (1)根据上述条件推测,此反应的总的反应速率由第______步反应决定. (2)若预先加入淀粉溶液,由题述看必在______离子消耗完时,才会有使淀粉变蓝的现象产生.
|
23. 难度:困难 | |
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和B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原子个数为1:1的化合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回答下列问题: (1) 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2 )由A和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差的是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 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其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用电子式表示A和B其形成化合物过程________。 (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5) 单质C在充足的单质E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24. 难度:困难 | |
金属铜能被FeCl3的浓溶液腐蚀,其化学方程式是:Cu+2FeCl3=CuCl2+2FeCl2。 现将有铜的印刷线路板浸入120mL FeCl3的溶液中,有9.6 g铜被腐蚀掉。取出印刷线路板,向溶液中加入8.4g铁粉,经充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4.8g不溶物。(设溶液体积不变,且不考虑金属离子水解)。 (1)根据9.6g铜被腐蚀,最后溶液中还有4.8g不溶物,说明溶液中肯定还有_____,所以4.8g固体不可能有____,即4.8g是_______。 (2)9.6 g铜被腐蚀生成________ mol Fe2+。 (3)最后溶液中金属离子物质的量浓度c(Cu2+)=______,c(Fe2+)=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