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显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了碳酸钠 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水与过氧化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C.向溴水中滴入植物油,振荡后油层显无色,说明溴不溶于油脂 D.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
2. 难度:简单 | |
已知:碘单质能与I-反应成I3-,并在溶液中建立如下平衡:I2+II3-。通过测平衡体系中c(I2)、c(I-)和c(I3-),就可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某同学为测定上述平衡体系中C(I2),采用如下方法:取V1mL平衡混合溶液,用cmol•L-1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消耗V2mL的Na2S2O3溶液。根据V1、V2和c可求得c(I2)。下列对该同学设计方案的分析,正确的是 A.方案可行,能准确测定溶液中的c(I2) B.方案可行,可采用淀粉做该滴定反应的指示剂 C.不可行,只能测得溶液中c(I2)与c(I3-)之和 D.不可行,因为I-能与Na2S2O3溶液反应
|
3. 难度:困难 | |
0.1mol金属锡跟100mL12mol/LHNO3共热一段时间,完全反应后放出气体0.4mol,测定溶液c(H+)=8mol/L,溶液体积仍为100mL。由此推断氧化产物可能是 A.Sn(NO3)2 B.Sn(NO3)4 C.SnO2•4H2O D.Sn(NO3)2和Sn(NO3)4
|
4. 难度:困难 | |||||||||||||
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CO2+H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表中t2>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 mol•L-1•mim-1 B.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0.4molH2,则v(正)>v(逆)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 CO和1.20mol H2O,到达平衡时n(CO2)=0.40mol
|
5. 难度:简单 | |
分子中碳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4的烃中,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结构共有几种 A.5 B.6 C.4 D.3
|
6. 难度:困难 | |
常温下,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中分别滴入0.1mol/LNaOH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NaOH溶液滴定盐酸时的pH变化 B.酸溶液的体积均为10 mL C.a点:c(CH3COOH)>c(CH3COO-) D.a点:c(H+)+c(Na+)=c(OH-)+c(CH3COO-)
|
7. 难度:困难 |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图Ⅰ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的正极材料是铁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
8. 难度:简单 | |||||||||||||
某学生对Na2SO3与AgNO3在不同pH下的反应进行探究。 (1)测得Na2SO3溶液pH=11,AgNO3溶液pH=5,二者水解的离子分别是 。 (2)调节pH,实验记录如下:
查阅资料得知: Ⅰ.Ag2SO3:白色,难溶于水,溶于过量Na2SO3的溶液 Ⅱ.Ag2O:棕黑色,不溶于水,能和酸反应 ①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3,离子方程式是 。 ②推测a中白色沉淀为Ag2SO4,推测的依据是 。 (3)取b、c中白色沉淀,置于Na2SO3溶液中,沉淀溶解。该同学设计实验确认了白色沉淀不是Ag2SO4,实验方法是:另取Ag2SO4固体置于 溶液中,未溶解。 (4)将c中X滤出、洗净,为确认其组成,实验如下: Ⅰ.向X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Ⅱ.向X中加入过量浓HNO3,产生红棕色气体 Ⅲ.用Ba(NO3)2溶液、BaCl2溶液检验Ⅱ中反应后的溶液,前者无变化,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Ⅰ的目的是 。 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X的性质和元素组成是 。 ③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同学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产生X的原因,认为随着酸性的增强,还原性增强。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实验如图所示: ①气体Y是 。 ②白色沉淀转化为X的化学方程式是 。
|
9. 难度:简单 | |||||
Cl2、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在生产、生活中广泛用于杀菌、消毒。 (1)电解NaCl溶液生成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l2溶于H2O、NaOH溶液即获得氯水、漂白液。 ①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物质,但氯水却有漂白作用,说明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 。 ②25℃,Cl2与H2O、NaOH的反应如下:
不直接使用氯水而使用漂白液做消毒剂的原因是 。 (3)家庭使用漂白液时,不宜直接接触铁制品,漂白液腐蚀铁的电极反应为:Fe-2e-=Fe2+;ClO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4)研究漂白液的稳定性对其生产和保存有实际意义.30℃时,pH=11的漂白液中NaClO的质量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分解速率v(Ⅰ) v(Ⅱ)(填“>”“<”或“=”),原因是 。 ②NaCl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4d-8d,Ⅰ中v(NaClO)= mol/(L·d)(常温下漂白液的密度约为1g/cm3,且变化忽略不计)
|
10. 难度:简单 | |
某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是将含有钴酸锂(LiCoO2)的正极粉均匀涂覆在铝箔上制成的,可以再利用。某校研究小组尝试回收废旧正极材料中的钴。 (1)钴酸锂(LiCoO2)改写为氧化物形式为 。 (2)25℃时,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有一定量的钴以Co2+的形式从正极粉中浸出,且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正极粉与铝箔剥离。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4H++e-=Li++Co2++2H2O、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该研究小组发现硫酸浓度对钴的浸出率有较大影响,一定条件下,测得其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当c(H2SO4)>0.4mol·L-1时,钴的浸出率下降,其原因可能为 。 (2)电解完成后得到含Co2+的浸出液,且有少量正极粉沉积在电解槽底部。用以下步骤继续回收钴。 ①写出“酸浸”过程中正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过程中也可以用Na2S2O3代替H2O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已知(NH4)2C2O4溶液呈弱酸性,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NH4+)>c(C2O42-)>c(H+)>c(OH-) B.c(H+)+c(NH4+)=c(OH-)+c(HC2O4-)+c(C2O42-) C.c(NH4+)+c(NH3•H2O )=2[c(C2O42-)+c(HC2O4-)+c(H2C2O4)] (4)已知所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为xg,其中LiCoO2(M=98g·mol-1)的质量分数为a%,则回收后得到CoC2O4•2H2O(M=183g·mol-1)的质量不高于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