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中学常见物质A、B、C、D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该转化关系中A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①金属钠 ②硫单质 ③NH3 ④Na2CO3 ⑤AlC13溶液 ⑥单质铁 A.3 B.4 C.5 D.6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二氧化硅是硅酸的酸酐,但不可以用它和水直接反应来制取硅酸 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常温下也可和某些物质反应 D.盛放硅酸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主要原因是硅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
|
3. 难度:中等 | |
密度为0.911g/cm3的氨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2.5% 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过程属于固氮的是( ) A.NH3→NO B.NO→NO2 C.N2→NO D.N2→NH3
|
5. 难度:中等 | |
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C2O3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为CO2 C.C2O3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 D.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价
|
6. 难度:简单 | |
实验室某些物质的制备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是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时不和任何酸反应 B.常温时可和强碱溶液反应 C.单质硅比碳的还原性强 D.单质硅比碳的氧化性强
|
8. 难度:中等 | |
有标准状况下的H2、C12混合气aL ,经光照反应后,所得气体恰好能使bmolNaOH完全转变成盐。那么a和b的关系不可能是( ) A. B. C. D.
|
9. 难度:困难 | |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日科学家,他们由于研究“有机物合成过程中把催化交叉偶联”而获奖。钯的化合物氯化钯可用来检测有毒气体C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PdCl2+H2O=CO2+Pd↓+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题述反应条件下还原性:CO>Pd B.题述反应中PdCl2被氧化 C.生成22.4LCO2时,转移的电子为2mol D.CO气体只有在高温下才能表现还原性
|
10. 难度:简单 | |
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下面几种物质中含有硅单质的是 A.太阳能电池板 B.水晶 C.玛瑙 D.光导纤维
|
11. 难度:困难 | |
在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碘单质反应,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ICl,ICl有很强的氧化性。现有下列两个反应:①2ICl+2Zn=ZnCl2+ZnI2;②ICl+H2O=HCl+HI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l2与I2生成ICl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①中,ZnI2只是氧化产物 C.反应①中,当转移0.4mol电子时生成13.6gZnCl2 D.反应②中,I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12. 难度:中等 | ||||||||||||||||||||||||||
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以实现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13. 难度:简单 | |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几乎所有的酸都不与其反应,但有一种酸能够和二氧化硅发生反应,这种酸是( ) A.浓盐酸 B.硫酸 C.硝酸 D.氢氟酸
|
14. 难度:简单 | |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线段BC代表Fe3+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n(FeBr2)=6mol C.当通入Cl2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1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15. 难度:简单 | |
1.52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密度为1.40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 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mol/L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得到2.54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mL C.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D.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mol/L
|
16. 难度:简单 | |
化工厂常用浓氨水检验管道是否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8NH3=6NH4Cl+N2,当有10.65gCl2消耗时,被氧化的氨的质量为( ) A.3.4g B.1.7g C.6.8g D.0.85g
|
17. 难度:简单 | |
已知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越大时,其溶液的密度越大,将3x%与x%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分数( ) A.大于2x% B.小于2x% C.等于2x% D.无法确定
|
18.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的装置最适宜干燥、收集的气体R 是 A.HCl B.NH3 C.NO2 D.NO
|
1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合的是( )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英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 B.工艺师用盐酸雕刻石英制作艺术品 C.水晶项链和瓷器都是硅酸盐制品 D.粗硅制高纯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
21. 难度:简单 | |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实验目的。(a、b为弹簧夹,加热及固定装置已略去) (1)验证碳、硅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已知酸性:亚硫酸>碳酸) ① 连接仪器、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关闭b,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② 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③ 能说明碳的非金属性比硅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 打开b,关闭a。能验证SO2具有氧化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② 若大量的SO2通入NaOH溶液中,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 BaCl2溶液中无沉淀现象,将其分成两份,分滴加下列溶液,将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位置。 写出其中SO2显示还原性并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
22. 难度:简单 | |
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用碳素钢(即铁和碳的合金)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常温下,工业上用铁质容器盛放冷的浓硫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称取碳素钢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混合气体Y。 ① 甲同学认为X中除Fe3+之外还可能含有Fe2+。若要确认其中的Fe2+,应选用_____(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② 乙同学取560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然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4.66g,由此可求算气体Y中SO2的体积分数。写出探究②中出现的所有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 根据上述实验中SO2体积分数的分析,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有Ql和Q2两种气体,其中Q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3g/L。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假设有关气体完全反应)。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分析Y气体中的Q2气体是如何生成的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2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洗气瓶M于_______(选填序号)。 a.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Ql,预计实验现象应是__________。
|
23. 难度:简单 | |
高温下用碳还原某金属氧化物MO2,在标准状况下,得到400 mL CO、100 mL CO2和0 .978g金属M,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
24. 难度:简单 | |
在一定条件下,NO跟NH3可以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现有NO和NH3的混合物1mol,充分反应后所得产物中,若经还原得到的N2比经氧化得到的N2多1.4g。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若以上反应进行完全,试计算原反应混合物中NO与NH3的物质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
25. 难度:简单 | |
铝和硅均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Si + 2OH-+ H2O = SiO32 - + 2H2↑。现有一铁、硅、铝的混合物13.0g,当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L;若将等质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也是11.2L 。求原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
|
26. 难度:简单 | |
在250mLKI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再将所得溶液蒸干,并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固体质量为23.2g,经实验分析所得固体中含碘27.32%,试计算: (1)原KI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参加反应的Cl2有多少升(标准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