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H4Cl是电解质,所以NH4C1在溶液通电时可以电离 B.A1(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不能用过量的氨水与铝盐制备 C.用FeCl3溶液制作印刷电路板的原因是Fe3+具有氧化性 D.Fe(OH)3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 A.制取NO气体 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制取氢气 D.制取氨气
|
4.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可中和相同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变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固体,c(H+)均明显减小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物质,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但物质本身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C12 B.NH3 C.BaCO3 D.C2H5OH(乙醇)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栏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差,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的消毒剂 C.FeCl3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非金属元素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C.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D.硅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
9. 难度:中等 | |
新型陶瓷A1N可通过反应: A12O3+N2+3C2A1N+3CO合成。下列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中,N2是还原剂,A12O3是氧化剂 B.A1N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上述反应中,每生成1 mol A1N需转移3 mol电子 D.A1N的摩尔质量为41 g
|
10. 难度:中等 | |
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HCO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A.A1Cl3 B.Na2O C.FeCl2 D.SiO2
|
11. 难度:中等 | |
设NA为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C.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 mol 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8NA D.标准状况下,2.24 L已烷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1NA
|
12. 难度:中等 | |
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 单质沸点的高低 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
13. 难度:困难 | |
下列各组离子或分子能大量共存,当加入相应试剂后会发生化学变化,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同物质的量浓度的AgNO3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比较,前者大 B.常温下,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a,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与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形成溶液b,水的电离程度a>b C.若将适量CO2通入0.1 mol·L-1Na2CO3溶液中至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溶液中(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2c(CO32-)+c(HCO3-)=0.1 mol·L-1 D.常温下,已知醋酸电离平衡常数为Ka;醋酸根水解平衡常数为Kh;水的离子积为Kw;则有: Ka·Kh=Kw
|
15. 难度:中等 | |
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Br的产率 C.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 D.反应物总键能低于生成物总键能
|
16. 难度:中等 | |
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
17.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用装置乙分离CCl4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CCl4和液溴 D.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长期贮存液溴
|
18. 难度:困难 | |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现象及所得结论均正确的是
|
19. 难度:中等 | |||||
E.被玻璃割伤手后,先取出伤口里的碎玻璃片,再用稀双氧水擦洗,然后敷药包扎 F.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
20. 难度:困难 | |
X、Y、Z、R、Q、M是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的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Z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与X同主族;Y、R、Q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M的单质黄绿色有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 (2)Z、Q、M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写元素离子符号)___________。 (3)X、Y、Z三种元素形成盐类化合物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4)YX4M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Q3Y2与水可剧烈反应,产生沉淀与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5)X、Z两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M的单质与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 难度:困难 | |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又是合成氨工业的重要原料。 (1)已知:CH4(g)+H2O==CO+3H2(g) △H=206.2 kJ·mol-1。 CH4(g)+CO2(g)==2CO(g)+2H2(g) △H=247.4 kJ·mol-1 甲烷和H2O(g)反应生成H2和CO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N2(g)+3H2(g)2NH3(g) △H=-92.4 kJ·mol-1。 某温度下,把10 mol N2与28 mol H2置于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内,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 得氮气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H3)=__________mol·L-1·min-1,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欲增大氮气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共写两条措施即可,每空一条)。 (3)下图所示装置工作时均与H2有关。 图l所示装置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图2所示装置中,通入H2的管口是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③某同学按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将玻璃管内固体物质冷却后,溶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再滴入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同学据此得出结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O和H2。该结论_____________(填“严密”或“不严密”),你的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 难度:困难 | |
I.SO2是硫酸工业尾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中,拟用下图所示流程,测定标准状况下,体积为VL的硫酸工业尾气中SO2的含量: (1)步骤①中加入H2O2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定温度下,BaS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步骤②逐滴加入Ba(OH)2溶液的过程中,BaSO4的溶度积常数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溶液中SO42-浓度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d→c→e ②b→c→d ③a→c→e ④d→c→a (3)该V L尾气中S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用含有V、m的代数式表示)。 II.某烧碱样品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操作: A.在250 mL的容量瓶中准确配制250 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移取25 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入2滴甲基橙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m g,在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 D.将浓度为c mol·L-1的标准硫酸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读数V1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至橙色为止,记下读数V2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正确的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编号字母填写):________________。 ②取碱液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滴定操作中,锥形瓶残留少量蒸馏水,则测得的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达到滴定终点时,尖嘴处尚有一滴液滴未滴下,则测得的结果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