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l2、ClO2、漂白粉都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B. 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 化石燃料的直接利用,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D. 雷雨天气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其中包含了氮的固定的过程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氯气和消石灰制漂白粉 B.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石灰石生产生石灰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4. 难度:中等 | |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图1 图2 图3 图4 A. 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 B. 图2所示装置用于制备并收集NO气体 C. 图3所示装置用于除去碳酸氢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D. 图4所示装置用于Na2CO3和稀H2SO4反应制取少量的CO2气体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CaO、H2O、C2H5OH均为氧化物 B.H2SO4、H3PO4、HNO3均为酸 C.Ca(OH)2、Cu2(OH)2CO3均为碱 D.空气、CuSO4·5H2O、碘酒均为混合物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气体与液体的组合,能用于喷泉实验的是 A. Cl2;饱和NaCl溶液 B. NO;H2O C. HCl;AgNO3 溶液 D. CO2;饱和NaHCO3溶液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IIA族 B. 某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55,则它是第六周期IA族元素 C.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D. 除短周期外,其它周期均为18种元素,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
8. 难度:中等 | |||||||||||||||||||||
用图中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现象与预测不一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A. 净水剂明矾的化学式:BaSO4 B. C1-的结构示意图: C. 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NaHCO3=Na++H++CO32- D. 原子核内有18个中子的氯原子:
|
10. 难度:中等 |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Cl2与足量Fe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在常温常压下,1.7g NH3含有的原子数为0.4NA C.标准状况下,11.2 L水中含有的原子数是1.5NA D.0.2mol∙L-1的 Na2SO4溶液中含Na+数目为0.4NA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B. 应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C. 氯水和过氧化钠都具有漂白作用,其漂白原理相似 D. 氨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氧化氮,进而氧化成二氧化氮,用来制造硝酸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因果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 因为液氨汽化时放热,所以NH3可以作制冷剂 B. 因为铝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C. 因为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将浓硝酸保存于棕色试剂瓶 D. 因为SO3溶于水得到的溶液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
13. 难度:中等 | |
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 ) A.品红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红色消失 B.溴水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C.滴入酚酞的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红色消失 D.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溶液褪色
|
14. 难度:中等 | |
对于反应 3 Cu + 8 HNO3 = 3 Cu(NO3)2 + 2NO↑+ 4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8: 3 B. 被还原的HNO3和起酸性作用的HNO3的物质的量的比为2∶3 C. 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6e- D. 该反应中Cu(NO3)2 为氧化产物,H2O为还原产物
|
15. 难度:中等 | |
常温下,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H+、Na+、Cl-、CO32- B.Ba2+、Na+、SO42-、Cl- C.MnO4- 、K+ 、I- 、H+ D.Mg2+ 、Cl-、NO3- 、H+
|
16. 难度:中等 |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烧碱溶液:HSO4-+OH-=== SO42-+H2O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2H2O===4OH- + O2↑ D.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OH-+CO2===CaCO3↓+H2O
|
17. 难度:简单 | |
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的原子A,其阳离子An+核外共有x个电子,则A的质量数为( ) A.2(x-n) B.2(x+n) C.2x D.n+2x
|
18. 难度:简单 | |
钚(Pu)是一种放射性元素,是原子能工业的一种重要原料,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裂变剂。下列关于Pu-239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互为同位素 B. 原子核外有94个电子 C. 原子核中有94个中子 D. 与为两种不同核素
|
19. 难度:困难 | ||||||||||||||||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20. 难度:中等 | |
若能发现第117号元素X,它的原子结构与卤族元素相似,电子排布有7个电子层,且最外层有7个电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此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X,在常温下很稳定 B. 其单质带有金属光泽,具有强氧化性,可与KI发生置换反应生成I2 C. 其单质的分子式为X2,易溶于有机溶剂 D. AgX是一种有色的易溶于水的化合物
|
21. 难度:中等 | |
在含有FeCl3、FeCl2、AlCl3、NaCl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在空气中充分搅拌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中离子数目减少的是 A.Na+ B.Fe3+ C.Al3+ D.Fe2+
|
22. 难度:困难 | |
向18.4g铁和铜组成的合金中加入过量的硝酸溶液,合金完全溶解,同时生成NO2、NO混合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生成30.3g沉淀.另取等质量的合金,使其与一定量的氯气恰好完全反应,则氯气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A.7.84L B.6.72L C.4.48L D.无法计算
|
23. 难度:中等 | |
硫酸是中学化学实验室的常见药品,其性质有①酸性 ②吸水性 ③脱水性 ④强氧化性,请将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锌和稀H2SO4制H2________;(2)浓硫酸作干燥剂________; (3)浓硫酸使蔗糖炭化并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________; (4)浓硫酸与铜的反应________;(5)浓硫酸使硫酸铜晶体变白________; (6)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来又变黑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序号表示的元素的符号: ①_________⑤__________⑧__________。 (2)上述10种元素中,金属元素有_____种。 (3)上述10中元素中,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名称表示)。 (4)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取④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单质⑦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
25. 难度:困难 |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装置图验证NO2的氧化性和NO的还原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说明NO2具有氧化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NO具有还原性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4)小组一成员对实验设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乙中的现象不足以证明NO2的氧化性,他的理由除了硝酸具有挥发性外,还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小组讨论,他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NO2与HCl气体混合 B.NO2与H2S气体混合 C.NO2通入Na2S溶液中
|
26. 难度:中等 | |
某校化学小组为探究铁与浓硫酸反应是否生成SO2,设计了以下装置进行实验。 (1)写出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若在取用浓硫酸的过程中,不慎在皮肤上沾少量浓硫酸,处理的方法是 。 (2)导气管e有两个主要作用:一是在反应过程中,因导管插入液面下,可起到“液封”作用阻止SO2气体逸出而防止污染环境;二是 。 (3)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 (4)小组讨论后认为:由于常用的铁丝是铁碳合金,生成的气体中还可能含有CO2。写出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 。
|
27. 难度:困难 | |
(8 分)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加入到装有 100 mL 某浓度的稀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 (1)容器中剩有m g的铁粉,收集到NO气体448 mL(标准状况下)。 ①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原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向上述固液混合物中逐渐滴加稀硫酸直至刚好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该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此时容器中有铁粉n g。 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②(m-n)的值为 (精确到0.1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