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石油、流水、风力、氢气为一次能源

B. 无论是风力发电还是火力发电,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PM 2.5含有的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D.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6O与18O互为同位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O与18O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6O与18O具有不同的电子数

C. 16O与18O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D. 16O与18O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HClO4 HBrO4 HIO4    B.碱性:NaOHMg(OH)2A l(OH) 3

    C.非金属性:FOS    D HClPH3H2S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于可逆反应A(g)3B(s) 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

   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0.5 mol·L1·min1    B. v(B)1.2 mol·L1·s1

C. v(C)0.1 mol·L1·s1    D. v(D)0.4 mol·L1·min1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 F的结构示意图:    B. 羰基硫(COS)的电子式:

C. 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D. HClO的结构式:H—Cl—O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已知A的原子序数是x,B2-与A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B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A. x-5    B. x+5    C. x+1    D. x-1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学生将电流表用导线与两个电极连接在一起,再将两个电极同时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中,能观察到有电流产生的是(  )

A.用铜片、铅笔芯作电极插入稀硫酸中

B.用两个铜片作电极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用锌片、铜片作电极插入番茄中

D.用铜片、铁片作电极插入酒精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目前主要采用“接触法”进行生产.下列对于反应 2SO2+O2 2S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选择适宜的条件,SO2和O2就能全部转化为SO3

B. 在工业合成SO3时,要同时考虑反应速率和反应能达到的限度两方面的问题

C.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就完全停止了,即正逆反应速率均为零

D. 在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由18O原子组成的O2后,18O仅存在于SO2和SO3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 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大理石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粉末状的反应速率快

B. 将表面积、质量都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前者速率大于后者

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由于形成原电池,可看到有氢气生成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水分子中氢、氧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②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

③非金属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Cl = H+ + 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⑤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这与氢键有关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已知可逆反应 N2+3H2 ⇌ 2NH3,当生成2 mol NH3时放出热量为Q,现将0.5 mol N2和1.5 mol H2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生成NH3放出的热量为Q1,则(    )

A. 2Q1 = Q    B. 2Q1 < Q    C. 2Q1 > Q    D. 无法判断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高效能电池的研发制约电动汽车的推广。有一种新型的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镍板为电极插入KOH溶液中,然后分别向两极通入乙烷和氧气,其总反应为:2C2H67O28KOH===4K2CO310H2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负极反应为:14H2O7O228e===28OH

B.放电过程中K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C.每消耗1 mol C2H6,则电路上转移的电子为14 mol

D.放电一段时间后,负极周围的pH升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B.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 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 AB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v(NH3)=2v(CO2)    B.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molX气体跟a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 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25%.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5/6,则a和b数值可能是(   )

A. a=1 ,  b=2    B. a=1,  b=3

C. a=2,  b=3    D. a=2,  b=1

 

二、推断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D与E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甲,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甲中滴加足量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BA4D2EDA的水溶液组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多孔惰性金属电极。在a极通入BA4气体,b极通入D2气体,则b极是该电池的_____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B中Sn极附近会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C中Zn片上的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2)A、B、C中铁溶解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如图,电子由_________极流出(填元素符号),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1.2g,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个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关心物质变化,还要研究能量变化和反应快慢。

(1)下面是一个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氢气的反应,其方程式为:CH4(g)+ 2H2O(g) CO2(g)+4H2(g)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已知,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则该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为______kJ (用含a b c d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化学键

C—H

O—H

C=O

H—H

吸收热量(kJ/mol)

a

b

c

d

 

(2)一定温度下,将3 molA气体和1mol B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则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X为__________。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已知达平衡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请用p0、p来表示达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四、实验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实验室通常用MnO2作催化剂分解H2O2,已知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也具有催化作用,某实验兴趣小组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可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过程: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L 5%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电离出Fe3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促进H2O2分解的微粒

甲同学

H2O

乙同学

Fe3

丙同学

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__________同学的猜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结论

向盛有5 mL 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盐酸,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向盛有5 mL 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2(SO4)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五、推断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A、B、C、D、E、F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1)若A、D、F都是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F所含元素同周期,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D、F是气态单质,反应①在水溶液中进行,则反应②(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离子方程式是                             

(3)若A、D为短周期元素单质,且所含元素的原子序数A是D的2倍,所含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D是A的2倍,③和④两个反应中都有红棕色气体生成,B的结构式是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六、计算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把4 mol N2和8 mol H2置于5 L密闭容器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含NH3的体积百分比为20%,求(写出计算过程):

(1)混合气体中含H2的体积百分比;  

(2)反应前后容器内的压强比;  

(3)H2的转化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