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D.AgI胶体在电场中定向运动,是因为胶体是带电的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容量瓶的构造和使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用于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 B.容量瓶在使用之前要检查是否漏水 C.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和刻度线 D.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
3.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当向试管内通入21mL O2时,最后试管中的液面仍在原来的位置,则原试管中NO为 A.6 mL B.12 mL C.16 mL D.18 mL
|
4. 难度:简单 | |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U型管内盛有氢氧化铁胶体,两个管口各插入一个碳棒作为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B. Fe(OH)3胶体粒子带负电荷,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浅 C. 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深 D. Fe(OH)3胶体粒子向阳极移动,阳极附近的颜色变深
|
5. 难度:简单 | |
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Na2CO3,下列方法中应采用的是 ( ) A.加入过量的HCl溶液 B.通入过量的CO2气体 C.加入过量的Ca(HCO3)2溶液 D.将溶液进行加热
|
6. 难度:简单 | |
某溶液中含有Ba2+、Ag+、Cu2+三种离子,现有①NaOH溶液、②K2SO4溶液、③盐酸,将这三种离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离,则加入试剂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变化过程中失去电子的是( ) A. Fe3+→Fe2+ B. → Mn2+ C. Cl-→Cl2 D. N2O3→HNO2
|
8. 难度:简单 | |
将0.1 mol 铜与40 mL 10 mol·L-1HNO3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含a mol H+,由此可知 A.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 L B.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49 L 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 mol D.反应后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 A.向NaHCO3固体中加入新制的氯水,有无色气泡产生(H+) B.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HCl) C.将AgNO3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Cl-)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Cl2)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氯气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久置后酸性增强 B.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铁罐存放液氯 C.氯水具有杀菌、漂白作用是因为氯水中含有次氯酸 D.新制备的氯水可使蓝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11. 难度:中等 | |
检验二氧化硫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钠的性质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切下一小块钠,投入水中,钠熔成小球,说明钠与水反应有热量放出 B.从钠能与水反应可推知钠也能与盐酸反应 C.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D.切开一块钠,呈银白色,很快变暗,说明钠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合物既与硫酸反应,又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NaHSO4 ③(NH4)2CO3 ④NaNO3 ⑤NH4HCO3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 D.①③⑤
|
14. 难度:中等 | |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的分散系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B. 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C. 产生丁达尔效应 D. 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
|
15. 难度:简单 | |
相同状况下,等质量的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体积比为8︰11 B.密度之比为1︰1 C.物质的量之比为11︰8 D.原子个数之比为12︰11
|
16.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化学教材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而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气体和液体的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氯化氢和水 B.氧气和水 C.氨气和水 D.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
|
17. 难度:简单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4NA D.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
|
18. 难度:简单 |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mg 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气体在相同状态下的体积为(单位为L) ( ) A. B. C. D.
|
1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条件下,碳、硫单质都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 B.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能够溶解铁 C.硝酸可与Na2S反应制得H2S,硝酸可与Fe(OH)2反应生成Fe(NO3)2和H2O D.足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Fe+4H++NO3-=Fe3++2H2O+NO
|
2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2O与Na2O2均可与盐酸反应,故都是碱性氧化物 B.Na2O2在和CO2的反应中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 C.Na2O与H2O反应为化合反应,而Na2O2与H2O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在呼吸面具中,Na2O常作供氧剂
|
21. 难度:中等 | |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已知氯化锰可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吸收实验过程中制取的多余的氯气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
22.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0.2 mol硫酸铜晶体(CuSO4·5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含有铜离子的数目为0.2NA B.含有结晶水的数目为NA C.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2NA D.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8NA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约是22.4 L B.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 L C.1 mol He和1 mol O2的体积相同 D.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的混合气体(任意比)的体积约是22.4 L
|
24.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里利用以下反应制取少量氮气:NaNO2+NH4Cl===NaCl+N2↑+2H2O。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生成1 mol N2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 B.N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NH4Cl中的氮元素被还原 D.NaNO2是氧化剂
|
25.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B.实验①、③发生的均为离子反应 C.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
26. 难度:中等 | |
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 B. 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 C. 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 D. 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
27. 难度:简单 | |
在NO2与水的反应中( ) A.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B.NO2只是氧化剂 C.NO2只是还原剂 D.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
28. 难度:中等 | |||||||||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下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目的是__________。 (2)在d中加适量NaOH溶液,c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2mL浓硝酸,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由a向c中加2mL蒸馏水,c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_____,理由是_______。
(4)该小组同学向d中加入KBr溶液,c中加入固体KMnO4,由a向c中加入浓盐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该小组同学实验目的是_________,但此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 难度:困难 | |
氨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 (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碱石灰 b.生石灰 c.浓硫酸 d.烧碱溶液 (2)连接好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试剂,然后应先________(填Ⅰ或Ⅱ)。 Ⅰ.打开旋塞逐滴向圆底烧瓶中加入氨水 Ⅱ.加热装置C (3)实验中观察到C中CuO粉末变红,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并收集到一种单质气体,则该反应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证明氨气具有________性。 (4)该实验缺少尾气吸收装置,上图中能用来吸收尾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 (5)氨气极易溶于水,若标准状况下,将2.24 L的氨气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
30. 难度:困难 | |
如图所示每一方框表示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A、C、D、E、F在通常情况下均为气体,且加热X生成的A与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B为常见液体。 试回答下列问题: (1)X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F是__________。 (2)A―→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G与Cu的反应中,G表现的性质为______。 (4)X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C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5)以C、B、D为原料可生产G,若使amol C完全转化为G,理论上至少需要D___ mol。
|
31. 难度:中等 | |
下列框图涉及的物质所含元素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均为1~18号元素。 已知:A、F为无色气体单质,B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学家哈伯因合成B获得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C为黑色氧化物,E为紫红色金属单质,I为蓝色沉淀(部分反应的产物未列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铝遇到G的浓溶液后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该现象称为___________。 (2)E与G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VL的B气体溶于100 mL水中,得到密度为ρg·mL-1的溶液M,则M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已知25 ℃、101 kPa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4.5 L·mol-1,不必化简) (4)分别蘸取B的浓溶液和G的浓溶液的玻璃棒,接近后的现象是_________。 (5)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6)J、K是同种金属的不同氯化物,K为白色沉淀。写出SO2还原J生成K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
32. 难度:中等 | |
为减轻大气污染,必须要加强对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 (2)酸雨是指pH____(填“>”“<”或“=”)5.6的降水,煤的燃烧是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可将煤炼成焦炭,再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4)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消耗其他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转化为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新能源汽车未普及时,如图所示为一种“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以下对乙醇作汽车燃料的描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原料来源丰富 B.是可再生能源 C.燃烧完全没有污染
|
33. 难度:困难 | |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来制取一系列硝酸盐类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钾等;也用来制取含硝基的炸药等。试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对铁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探究,若HNO3只被还原成NO,则: ①写出铁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②写出过量铁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 ③若28g铁与含1.6mol硝酸的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的Fe3+和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上述反应结束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滤出沉淀洗涤后,在空气中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得到的固体质量为__g。 (2)饮用水中NO3-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危害,为了降低饮用水中NO3-的浓度,某饮用水研究人员提出,可在碱性条件下用铝粉将NO3-还原为N2。 ①配平方程式:__Al+__NO3-+__OH-+__=__[Al(OH)4]-+__N2↑。 ②上述反应中,还原剂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反应中转移电子0.3mol,生成__mL(标准状况下)N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