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目前已知化合物中数量最多的是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既可以跟自身,又可以跟其他原子(如氢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B.碳原子性质活泼,可以跟多数元素原子形成共价键 C.碳原子之间既可以形成稳定的单键,又可以形成稳定的双键和叁键 D.多个碳原子可以形成长度不同的链、支链及环,且链、环之间又可以相互结合
|
2. 难度:简单 | |
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可依次将其通过下列哪组试剂的洗气瓶 A.澄清石灰水,浓H2SO4 B.溴水,NaOH溶液,浓H2SO4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H2SO4 D.浓H2SO4,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3. 难度:中等 | |
丁烷(C4H10)广泛应用于家用液化石油气,也用于打火机中作燃料,下列关于丁烷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常温下,C4H10是气体 B.C4H10与CH4互为同系物 C.丁烷有正丁烷与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 D.C4H10进行一氯取代后生成两种沸点不同的产物
|
4. 难度:简单 | |
乙烯发生的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 B.与水反应生成乙醇 C.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 D.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5. 难度:简单 | |
关于烷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分子式符合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B. 烷烃均能与氯水发生取代反应 C. 正戊烷的熔沸点比异戊烷的高 D. 烷烃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氧化
|
6. 难度:中等 | |
X、Y、Z为三种单质。已知Y能将Z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而Z又能将X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由此可以推断下列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①单质的氧化性: Y>Z>X;②单质的还原性: Y>Z>X;③对应离子的氧化性: X>Z>Y;④对应离子的还原性: X>Z>Y A.① B.②③ C.①④ D.D ①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也可能含极性键或非极性键 ②共价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也可能含离子键 ③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④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⑤由分子组成的物质中一定存在共价键 ⑥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⑥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 B.用Na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来验证Na的金属性强于Mg C.根据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能与NaOH溶液反应,说明金属性:Al>Mg D.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金属性依次减弱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另一种元素周期表——三角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中标示了L、M、Q、R、T元素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Q、T两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nT<HnQ B.L、R的单质与盐酸反应速率为R>L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有两性 D.L、Q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数相等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关 ②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③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和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 ④减少CO2排放,可遏制全球气候变暖 ⑤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⑥点燃的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三氧化硫 A.①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④
|
11. 难度:简单 | |
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
12. 难度:中等 | |
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Cl2、SO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二者均有氧化性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 D.分别充满HCl、NH3的烧瓶倒置于水中后液面均迅速上升,说明二者均易溶于水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物质检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B.加入烧碱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C.加入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D.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
|
14. 难度:中等 | |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原子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同周期的简单离子的半径中Z最小。W与X同主族,其最高化合价是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Y<Z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 C.X分别与Z、W形成化合物的熔点:Z<W D.简单离子的还原性:X<W
|
15. 难度:简单 | |
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
16. 难度:中等 | |
现有等体积混合而成的4组气体:①NO2+NO、②NO2+O2、③HCl+N2、④Cl2+SO2。现将其分别通入体积相同的试管中并立即倒立在足量水中,试管内水面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h2、h3、h4,则高度关系是 A.h4>h2>h3>h1 B.h4>h3>h2>h1 C.h2>h3>h1>h4 D.h3>h2>h1>h4
|
17. 难度:中等 | |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 原子构成HmX分子。在ag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mol B.(A-N)mol C.(A-N)mol D.(A-N+m)mol
|
18. 难度:中等 | |
14 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完全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 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 A.9.6 g B.6.4 g C.4.8 g D.3.2 g
|
19. 难度:中等 | |
Ⅰ、如图表示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键都与氢原子结合。 (1)图中属于烷烃的是______ (填字母)。 (2) 上图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与____;B与_____;D与____(填字母)。 Ⅱ、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甲烷,所含分子数之比_____,碳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若充分燃烧,消耗O2的体积比为______;0.1 mol某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各0.6 mo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
|
20.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元素符号),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元素符号);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填化学式); (3)写出④的氧化物与③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③、⑥、⑧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①、⑤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__﹥__(均填化学式); (5)写出证明非金属性⑥比⑨强(用置换反应证明)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写出实验室制备⑩的氢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
21. 难度:中等 | |
短周期元素X、Y、Z组成的化合物Y2X和ZX2。Y2X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与ZX2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Y2ZX3。已知三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总数为25,且Z和Y的原子序数之和比X的原子序数2倍还多1,Z原子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数的2/3倍,试回答: (1)X元素的名称:X____,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ZX2的形成过程_____。 (3)Y2X对应水化物的电子式_____,其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 (4)写出Y2X溶于水的溶液与ZX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X的氢化物比同主族的氢化物的熔沸点明显偏高的原因____。
|
22.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仪器b的名称为___;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_____(填化学式)。 (2)装置A中还会产生CO2气体,请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为了验证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应先从下列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A装置中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为____(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a处多次鼓入N2,其目的是___。 (4)某同学发现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还含有H2,理由是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