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1mol•L ﹣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B.78g 苯含有C=C双键的数目为3NA C.常温常压下,14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D.标准状况下,6.72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 B.液氨用作制冷剂 C.氢氟酸刻蚀玻璃 D.生石灰作干燥剂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酸性;H2SO4>H3PO4 B.非金属性:Cl>Br C.碱性:NaOH>Mg(OH)2 D.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
4. 难度:中等 | |
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的纯净物质的是 ( ) 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 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的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
|
5. 难度:中等 | |
下列金属防腐的措施中,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的是 A.水中的钢闸门连接电源的负极 B.金属护拦表面涂漆 C.汽车底盘喷涂高分子膜 D.地下钢管连接镁块
|
6. 难度:中等 | |
已知反应:CO(g)+H2O(g)CO2(g)+H2(g) Δ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 B.减小压强,n(CO2)增加 C.更换高效催化剂,CO的转化率增大 D.升高温度,K增大
|
7. 难度:中等 | |
[2015山东理综]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C(金刚石)和CO2 B.CH4和H2O C.NaBr和HBr D.Cl2和KCl
|
9. 难度:中等 | |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正(N2)=v逆(NH3) B.3v正(N2)=v正(H2)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
10. 难度:困难 | |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开始时充入2molC气体,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A和1molB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 A.20% B.40% C.60% D.80%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溶液一定是碱性的是( ) A.pH=8的某电解质的溶液 B.c(OH-)>1×10-7mol/L C.溶液中含有OH- D.溶液中c(OH-)>c(H+)
|
12. 难度:简单 | |
0.1 mol/L K2CO3溶液中,若使c(CO32-)更接近0.1 mol/L,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少量盐酸 B.加KOH固体 C.加水 D.加热
|
13. 难度:中等 | |
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HNO3跟pH=11的KOH 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 C.pH=3硫酸跟pH=11的NaOH D.pH=3的醋酸跟pH=11的Ba(OH)2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溶液颜色为无色的是( ) A.Na+、S2-、OH-、K+、Cl-、NO3- B.Na+、S2-、CO32-、H+、NO3- C.Na+、MnO4-、K+、NO3-、SO32- D.Fe2+、H+、Na+、Ca2+、NO3-
|
15. 难度:简单 | |
已知某溶液中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经四位同学测定,大小关系如下,则其中不可能的是( ) A.c(Cl-)>c(NH4+)>c(H+)>c(OH-) B.c(OH-)>c(H+)>c(Cl-)>c(NH4+) C.c(Cl-)=c(NH4+) D.c(Cl-)>c(H+)>c(NH4+)>c(OH-)
|
16. 难度:简单 | |
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最终使水电离的离子在溶液中表现为c(OH-)< c(H+)的操作是 A.向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 B.将水加热煮沸 C.向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向水中加醋酸钠晶体
|
17.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用0.10mol/L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如下: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处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移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___。 (2)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 (3)如图是某次滴定时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mL。 (4)根据下列数据:请计算待测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HCl)=___mol/L。
(5)若测定结果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 A.在配制0.10mol/LNaOH标准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B.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C.滴定终点读数时,仰视滴定管的刻度 D.步骤⑤中,在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 (6)某同学用0.10mol/LNaOH标准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mol/L的HCl溶液和20.00mL0.10mol/L的CH3COOH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两条滴定曲线: ①用0.1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20.00mL0.10mol/L的CH3COOH溶液的曲线是___(填“图1”或“图2”)。 ②a=___mL。
|
18. 难度:困难 | |||||||||||||||||||||||||||||||
工业上,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综合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 (1)一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发生反应:C(s)+2H2O(g)CO2(g)+2H2(g) ΔH1>0,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T1___T2(填“>、<或=”)。 ②T1时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H2O(g),达到新平衡后H2(g)的物质的量分数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T2时,若起始时乙容器中加入1.5molC(s)、1.2molH2O(g)、0.5molCO2(g)、1.4molH2(g),此时v正___v逆(填“>、<或=”)。 (2)煤液化时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ΔH2,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充入CO和H2,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200℃时,n(H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①ΔH2___0(填“>、<或=”)。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a.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 b.达平衡后再充入稀有气体,CO的转化率提高 c.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图中压强P1<P2 ③0-3min内用CH3OH表示的反应速率v(CH3OH)=___mol/(L·mi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值)。 ④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向上述200℃达到平衡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再加入2molCO、2molH2、2molCH3OH,保持温度不变,则化学平衡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
19. 难度:困难 | |||||||||
25℃时,三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时,Ka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下列四种离子结合质子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填序号)。 a.CO32- b.ClO- c.CH3COO- d.HCO3- (3)用蒸馏水稀释0.1mol/L的醋酸,下列各式表示的数值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___(填序号)。 a. b. c. d. (4)常温下,0.1mol/L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c(H2CO3)___c(CO32-)(填“>、<或=”),原因是___。 (5)25℃时,若测得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的pH=6,则溶液中: ①=___(填“精确数值”,下同)。 ②c(CH3COO-)-c(Na+)=___mol/L。
|
20. 难度:中等 | |
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高效、新型的水处理剂,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转化为Fe(OH)3和O2;易被H2还原。工业上以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含有少量NiS、CuS、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Na2FeO4并回收某些金属资源的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 Ⅰ.“焙烧”后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均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Ⅱ.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该离子沉淀完全。 (1)“粉碎”的目的是___。 (2)气体X为__,滤渣1为__。 (3)流程中“调节pH1”的实验操作目的是___。 (4)“转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5)采用电解法制备Na2FeO4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该装置工作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②离子交换膜应选用___(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原因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