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衡水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综合测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E处棉花球变成橙黄色,说明Cl2的氧化性比Br2

B.F处棉花球变成蓝色,说明Br2的氧化性比I2

C.E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Br-=2Cl-+Br2

D.G装置中NaOH溶液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水槽中是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管中黄绿色褪去

B.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

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D.若水槽中和试管中都是氯水,光照后可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的浓H2SO4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L.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L,测得溶液中cH+=0.1mol•L1.则生成的气体中SO2H2的体积比为(  )

A.12 B.21 C.14 D.41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

D.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表达方式正确的是

A. B.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

C.HClO的结构式:H—O—Cl D.NH4Cl的电子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氢气和氟气混合在黑暗处即可发生爆炸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断裂1molH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断裂1molF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F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 Q22Q3 B.Q1+ Q22Q3 C.Q1+ Q2Q3 D.Q1+ Q2Q3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  )

A.H2O分解为H2O2时放出热量

B.生成1mol H2O时吸收热量245 kJ

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

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 A族,W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 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 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 原子半径:r(X)r(Y)r(Z)r(W)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相比,前者较低

C.由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一定温度下,10mL0.40mol/L H2O2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定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0~6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mol/(L·min)

B.6~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mol/(L·min)

C.反应至6min时,cH2O2=0.3mol/L

D.反应至6min时,H2O2分解了50%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某一反应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3Y+Z

B.t,正、逆反应都不再继续进行,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t=4,0~t X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D.温度、体积不变,t时刻充入1mol He使压强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O2) = 5v(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NH3) = 3v(H2O)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下列不能说明该可逆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反应中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g)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铜片

B. 0-t1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

C. t1时刻,电流方向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l 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D. tl时刻后,电子从铝经过导线流向铜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可以将温室气体CO2转化为燃料气体C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电极a表面发生还原反应

C.该装置工作时,H+b极区向a极区移动

D.该装置中每生成1 mol CO,同时生成1 mol O2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的有机物是同系物

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是同系物 ④具有同一通式的物质属于同系物 ⑤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⑥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CH3CH2CH3         CH3CH2CH2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2CH2CH2CH3

A. ⑥③④⑤②① B. ⑥③②①④⑤ C. ⑤④⑥③②① D. ⑥⑤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互为同分异构体

C.乙烷的比例模型为

D.C3H8C4H10的某种同分异构体的一氯代物数目相同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已知正四面体形分子E和直线形分子G反应生成四面体形分子L和直线形分子M(组成E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0,组成G的元素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L是一种液态有机物

B.E是一种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

C.G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分子式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6 B.7 C.8 D.9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取1 mol甲烷与4 mol氯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   )

A.1 mol B.4 mol C.5 mol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已知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作用下,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1.9kJ的热量。

(1)该反应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吸热反应

(2)石墨和金刚石相比__________能量高,__________更稳定。

(3)推测石墨与金刚石各1mol在相同条件下燃烧,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多。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MN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min,该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____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填序号)

A.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B.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该条件下,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N的同时,生成1mol M

(4)能加快反应速率的措施是_______(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C.容器压强不变,充入惰性气体Ar       D.使用催化剂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燃料电池具有能量利用率高、可连续使用和污染轻等优点,已成为一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是目前最成熟的燃料电池,它可以使用不同的电解质,如酸式、碱式、熔融碳酸盐、固体电解质等。回答以下问题。

(1)通人氧气的一极为___________,若电解质溶液为硫酸溶液,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若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2)若将氢气改为CH4,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此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OH-的浓度将____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N2H4)-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KOH溶液。已知N2H4燃烧产物之一为空气中含量最高的一种气体。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一定温度下,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含有NO2N2O4两种气体,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所示。

(1)表示NO2浓度变化的曲线是_____,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N2O4表示的反应速率v(N2O4)=_____,ab两点对应状态中,曲线X代表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对大小为v(a)_____v(b)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反应: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