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20年5月1日起,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下列垃圾分类对应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2. 难度:简单 | |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冶炼的金属是 A.Fe B.Al C.Cu D.Ag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乙醇的分子式:C2H6O B.CH4的空间充填模型: C.羟基的结构简式:OH D.Cl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4. 难度:简单 | |
下列方法中,不能用于区分乙酸溶液与乙醇溶液的是( ) A.扇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滴加NaHCO3溶液 D.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烯与氢气反应生成乙烷 B.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 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D.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物质中与 CH3CH2CH2CH3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CH3CH2CH3 B. C. D.CH3CH = CHCH3
|
8. 难度:简单 | |
原电池原理的发现和各种电池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下图所示原电池装置的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子从 Cu 经导线流向 Zn C.溶液中H+、分别向铜、锌电极移动 D.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为: Zn + 2H+ = Zn2+ + H2↑
|
9. 难度:简单 | |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 时刻,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B.t2 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t3 时刻,反应刚好达到平衡状态 D.t4时刻,反应限度保持不变
|
10. 难度:简单 | |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8g C2H4中所含共价键数目为4NA B.1 mol/L NaOH溶液中 Na+的数目为NA C.标准状况下,11. 2 L CC14 中含有的分子数为 0.5 NA D.2.4g 镁粉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 NA
|
11.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原电池中的作用,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②中,Al 电极的作用相同 B.实验③中,电流表指针偏向 Al C.实验④中,Mg 为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Mg - 2e-= Mg2+ D.综合以上实验,铝在原电池中的作用 ,与另一个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有关
|
12. 难度:简单 | |
不同条件下,用O2氧化一定浓度的FeCl2溶液过程中所测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 A.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 B.由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氧化速率越快 C.由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氧化速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
13. 难度:简单 | |
某温度时,在 2L 容器中发生 A 、B 两种物之间的转化反应 ,A、B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2B B.2 min 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C.4 min 时,A 、B 的物质的量相等且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D.反应开始至 6min,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 lmol/(L•min)
|
14. 难度:中等 | |
某化学小组通过下列实验探究 KI 与FeCl3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和现象如下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①中现象证明有I2生成 B.试管②中现象证明溶液中存在Fe3+ C.KI 与FeCl3溶液的反应方程式为:2Fe3++ 2I-=2Fe2+ + I2 D.综合该实验可推知,Fe3+和I2都具有氧化性
|
15. 难度:简单 | |
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l)N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_______________。 (2)X、Y、P、Q 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它三种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 (3)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MQ 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 (4)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与金属 Cu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5)元素 X 和氢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下图模型表示的分子中,不可能由 X 和氢元素形成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
16. 难度:中等 | |
海水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从海水中提取 Br2与 MgCl2 • 6 H2O 的流程如下:
(1)为节约成本 ,试剂①最好选用____________。[填“NaOH”或“Ca( OH )2”] (2)提取溴过程中,从溶液 l 到溶液 4 , 两次进行 Br -→Br2的转化,目的是____。 (3)提取溴过程中,形成溶液 3 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用原子结构原理解释Cl2的氧化性强于 Br2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 (5)提镁过程中,加入试剂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6)从 MgCl2溶液获得MgCl2•6 H2O晶体的主要操作为_______________。
|
17. 难度:中等 | |
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结合以下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官能团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F是一种高分子物质,可用于制作食品塑料袋等,F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5)E的分子式是 C2H4O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G 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实验室用 D 和 E 通过反应⑥制取 G, 装置如图所示。
i.甲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ii.分离出试管乙中油状液体用到的主要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iii.如果将 4. 6g D 和 3g E 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 ,充分反应后,如果实际产率为60%,实际得到G 的质量是__________ g。(已知:实际产率= 实际得到质量/理论计算质量) (6)丙烯( CH3CH = CH2 ) 与乙烯互为同系物,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O2 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丙烯酸( CH2= CHCOOH )。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a.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能发生加成、酯化、氧化反应 c.能与 NaHCO3溶液反应生成 CO2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
18. 难度:简单 | |
某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氨气 ,并探究其性质。 (1)上图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请将上图方框中的收集装置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甲同学设计的尾气处理装置,乙同学认为该设计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 (4)下图所示,将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分别塞到玻璃管两端的A、B 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上图反应后试管中固体溶于水得到溶液a , 取溶液 a 少许于试管中,_____(填操作和现象),则证明溶液 a 含有。 (6)工业合成氨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N2 和 H2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微观历程及能最变化的示意图如下 ,用 )分别表示 N2 、H2 、NH3已知工业合成氨:N2(气)+ 3 H2(气)2NH3 ( 气)是一个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b.②→③过程,是吸热过程且只有H - H 键的断裂 c.③→④过程,N 原 子和 H 原子形成了含有极性键的NH3 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
|
19. 难度:中等 | |||||||||||||||||||||||||||||||||||||||||
硫元素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从图1中选择符合图2要求的 X 、Y 代表的物质:X ______、Y ________。 (2)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小组同学对硫酸的工业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查阅资料,工业制硫酸的过程如下: ①上述工业制硫酸过程中,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填“I ”“ II”或“III” ) ②黄铁矿( FeS2 ) 中S为- 1价,完成过程 I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FeS2十______=_____Fe2O3+ _____SO2↑ ③过程 II 中,小组同学在 500°C 和 10l kPa 条件下,将一定量的 SO2 和 O2充入含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用气体传感器测量各组分的浓度见下表
数据分析,表中 a 、b 代表的数值分别是:a =________、b = _______;小 组同学判断 SO2 和 O2的 反应 50 秒后处于平衡状态,他们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3)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化学反应 ,为了检验反应产物,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回答相关问题 ①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 A 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证明的产物是___________ 。 ③装置 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 ④该同学认为,如果去掉装置 B 也能实现产物的验证,该同学依据的实验现象及推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