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我国科技创新的产品设备在工作时,由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是
A.A B.B C.C D.D
|
2. 难度:中等 | |
如图所示,有关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表示的是吸热反应的能量变化 B.图a中生成物比反应物稳定 C.图b可以表示甲烷燃烧反应的能量变化 D.图b表示的反应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中国制造”所用的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宇航服所用聚酯纤维 B.“天眼”反射面板所用铝合金 C.港珠澳大桥所用水泥 D.“蛟龙号”所用钛合金
|
4. 难度:中等 | |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物,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同时可得到化工产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中可得到化工产品H2SO4 B.该工艺流程是除去煤燃烧时产生的SO2 C.该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只有Fe和S D.图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
|
5. 难度:简单 | |
将气体通入显红色的酚酞溶液中,发现红色消失,这主要是因为 A.有漂白性 B.有还原性 C.有氧化性 D.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现象和用途中,浓硫酸表现脱水性的是( ) A.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浓硫酸做干燥剂 B.浓硫酸使火柴梗变黑 C.浓硫酸滴到胆矾上,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 D.浓硫酸与碳单质反应
|
7.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里可按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干燥、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R可用水吸收,则R是 A.HCl B.Cl2 C.CO D.NH3
|
8. 难度:简单 | |
硅及其化合物在材料领域中应用广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如图是常见于汽车中的小摆件“苹果花”,它的动力是以Si为原料制作的太阳能电池 B.晶体硅主要用途是制造光导纤维 C.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硅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因此硅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
|
9.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D.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B. 煤可与水蒸气反应制成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C. 汽油、煤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D. 以石油、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可生产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机物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不在同一平面内的是( ) A.乙烯 B.苯乙烯() C.异戊烷 D.氯乙烯(CH2=CHCl)
|
12. 难度:中等 | |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淀粉尚有部分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
13. 难度:中等 | |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Ca2++SO2=CaSO3↓ B.过量SO2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SO2+OH-= C.SO2气体通入溴水中:SO2+Br2+H2O=2H++2Br-+ D.向氢硫酸中通入氯气:S2-+Cl2=S↓+2Cl-
|
14.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
15. 难度:中等 | |
已知2FeSO4Fe2O3+SO2↑+SO3↑。下列有关操作、装置、原理及对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高温分解FeSO4,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向装置内通一段时间N2 B. 用装置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2,现象是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 用装置丙可检验分解产生的SO3,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D. 用装置丁可吸收尾气,避免污染环境
|
16. 难度:中等 | |||||||||||
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B. C. D.
|
17. 难度:中等 | |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而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⑤②①④③ D.②⑤④①③
|
18. 难度:中等 | |
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 C(g)+2D(s)。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D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2 min后,加压会使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变慢 C.反应过程中A和B的转化率之比为3∶1 D.开始到平衡,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
|
19. 难度:中等 | |
38.4 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 A.1.0×10-3 mol B.1.6×10-3 mol C.2.2×10-3 mol D.2.4×10-3 mol
|
20. 难度:中等 | |
分子式为C4H8BrCl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A. 8种 B. 10种 C. 12种 D. 14种
|
21. 难度:困难 | |
为了验证木炭可被浓H2SO4氧化成CO2,选用下图所示仪器(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 (1)如按气流由左向右流向,连接上述装置的正确顺序是(填各接口字母):_____接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接____; (2)仪器乙、丙应有怎样的实验现象才表明已检验出CO2?乙中_______,丙中_______; (3)丁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 (4)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
22. 难度:中等 | |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如下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碱石灰为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填“甲”、“乙”或“丙”)。 (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5)三位同学都认为,采用上述各自的装置,还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的方法来制取纯净的氨气,你认为哪位同学能够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填“甲”、“乙”或“丙”)。他们还认为,装置中的NH4HCO3固体可用NH4Cl固体代替,你认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
|
23. 难度:困难 | |
(1)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的能量大于在液态时的能量。一定量的氢气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并放出热量。若生成气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1,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2,那么Q1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Q2。 (2)已知:4HCl+O2=2Cl2+2H2O,该反应中,4molHCl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则断开1molH—O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kJ。 (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填字母)。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③0~2min内Y的转化率为________。
|
24. 难度:中等 | |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3mL乙醇、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上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碎瓷片,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中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 (2)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4)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的________(填“下口放出”或“上口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