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0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最早的农作物的格局是:

A.“五谷”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         B.南稻、北粟    

C.粟集中分布在黄河流域              D.稻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这种方法是:

A.精耕细作法    B.代田法         C.垄作法        D.区田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男耕女织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的主要生产特点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精耕细作    D.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明中叶以后部分行业其主导地位被民营手工业代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    

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一水下考古队在福建海域发现一艘装满青花瓷器与五彩瓷器的古代沉船。四万余件瓷器造型精美,瓷面可见锈斑,图案带有欧洲风格,估计是销往西方。据此判断这艘船沉没的最早时间应在:

A.元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商”含义是:  

A.取消一切商业活动               B.限制与外国贸易往来 

C.限制私人的商业经济活动         D.一切商品均实行专卖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伪轻。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宋代城市商业活动与以前朝代相比最大的进步在于:

A.城市中设有商业交易的专门场所       B.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C.出现了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化活动   D.白银的广泛使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在仲春“后率外内命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

A.分封制的瓦解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这是客观现实的直接的、真实的反映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明清海禁政策的主要危害包括:

①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④造成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中国古代,人口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宋朝时期人口已突破1亿,鸦片战争前夕更是突破4亿。面对人口膨胀的沉重压力,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可能采取的解决措施不包括:

A.实行重农抑商                      B.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精耕细作

C.开发“边际土地”,扩大耕地总量     D.积极对外移民和拓展海外贸易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新航路开辟中,对实现美洲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首次接触与碰撞作出贡献的欧洲航海家是:

A.达•伽马         B.迪亚士         C.哥伦布            D.麦哲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的进步意义在于:               

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D.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以后获利最大的是:

A.工商业资产阶级     B.封建主      C.农民     D.农业资本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                                 

A.地域辽阔的世界   B.连成一体的世界   C.丰富多彩的世界   D.生机勃勃的世界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其扩张手段不包括:

A.建立沿海据点    B.组建商业公司    C.掠夺黑人奴隶     D.输出工业产品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对外殖民的地区,第一个来到东方殖民,最后一个离开东方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面事件: 

①三次英荷战争  ②英法七年战争  ③英国摧毁西班牙海上霸权  ④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长期的争霸战争中,英国最终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实质上反映了 :     

A.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B.英国“大陆均势”政策的胜利 

C.英国海军的胜利          D.先进社会制度对落后社会制度的胜利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意义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二、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努力耕作者免其徭役,对于怠于种田或因从事手工业、贾贩活动而致贫者罚为奴隶。                                                       ——《商鞅变法》

材料二  从唐玄宗时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中,可见大量的以经营商品为名的行会,如绢行、布行、米行、生铁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等(见《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唐代的“飞钱”、宋代的纸币,明清的商号会票,清代票号、钱庄的钱票等异地汇兑也在一些地方出现。

材料三  重农抑商政策是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短期看,应该如此。由于重农抑商,资本积累速度会放慢。但是,从长期看,则恰好相反。资本积累周期越长,积累规模将变得更加巨大。经济史料支持这种逻辑分析。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的伍秉槛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当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伍秉槛的财富并非鹤立鸡群,同期的一位宁波商人拥有2000万两白银,一晋商、徽商拥资千万两白银的亦不鲜见,至于拥有百万两白银者则不计其数了。

——引自《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 (1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6分)

 

 

 

(4)你是怎样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 (4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1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归纳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8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记》: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种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不断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摘自《哥伦布政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注:问题见答题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1分)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1分)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1分)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2分)

 

 

 

(4)结合所学谈谈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