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南常德市2010届高三阶段性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名山名水名人更因名人而名”。这副镌刻在南阳医圣祠的对联,称颂的是                                                      (   )

 A. 贾思勰        B.孙思邈       C.张仲景       D.李时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他在自传中解释“六一”的由来说:“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文中的“三代”是         (   )

A.泛指欧阳修的祖上                    B.夏、商、周

C.战国、秦、汉                        D.秦、汉、唐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09年10月,湖南石门县在对一座宋代瓷窑进行抢救性发掘过程中,出土2种类型的宋代完整生活瓷器7件。以下对这批瓷器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极有可能是专为宫廷烧制的        B.胎质坚硬,釉色为青色

C.外壁可见阿拉伯文图案            D.其中有两件为西餐用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明政府明文规定:“贡船者,法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所私也。”(邓钟《筹海重编》)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明政府全面禁止对外贸易

B.明政府严格限制官民对外贸易

C.明政府允许朝贡贸易,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D.明政府鼓励有组织的对外贸易,打击私自出海贸易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几句话应该出自                                                          (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民报》     D.《青年杂志》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  

6ec8aac122bd4f6e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   )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               

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

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天声日报》是近代在香港出版发行的 一 

份报纸。某年该报登载了这样一则报道:“著名教育家、 杰出学者蔡元培先生于民国 

二十九年三月五日在港病逝,享年七十有

”蔡元培先生逝世于公元(   )

A.1918年    B.1929年    C.1940年       D.1941年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迎接1953年的伟大任务》的社论。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该篇社论的关键词应该是                                  (   )

A.国民经济恢复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  道路探索

B.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  道路探索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国民经济恢复   第一个五年计划  大规模建设   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65年9月1日到9日,西藏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大会宣告了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是根据                            (   )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②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的《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③全国人大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全国人大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法》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

A.1980年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1984年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1985年以后陆续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               

D.1990年决定开发上海浦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写道:“1977年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A.“希望工程”                   B.“21 1工程计划”

C.“科教兴国”战略               D.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英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他的著作中写道:“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以下阐释与布罗代尔的叙述不一致的是  (    )

  A.英国工业化的第一个市场是英国农村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C.农村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D.英国农业经济的市场化和工业的近代化是互相促进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876 年,美国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 37 个国家参展。英国展出的是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的是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的是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 27 套件挖耳勺和小脚绣花鞋。这说明              (    )

A.西方人喜欢中国的手工艺品         B.中国政府对国际博览会不重视

C.中国还没有产生近代工业           D.中国的经济没有跟上世界的步伐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给路·库格曼的信》中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忍受了六个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变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像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像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对马克思这段话的评论,最全面的是                (    )

①高度评价了巴黎工人的自我牺牲精神   ②深刻揭露了临时政府的卖国行径

③明确谴责了普军对法国的侵略         ④充分肯定了巴黎工人阶级的首创精神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 是19世纪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墓志铭。“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是指达尔文(    )                                                                                                                                                                                                                                                                                                                                                                             

A.进行了环球科学考察              B.提出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到处宣扬牛顿的力学理论          D.指出物种的产生、灭绝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下列画家的作品,具有上述风格的是(   )

A.德拉克洛瓦         B.列宾       C.莫奈         D.高加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前期的欧洲“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媒介是                                    (    )

A.轮船与火车      B.报纸和广播     C.电视和电影       D.网络与报纸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第511号中写道“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相信,它和美国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的最巨大的任务……我愿表白我的信念:这个问题我们是有能力解决的,而且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乔治·凯南所指的“政治力量”是                                                      (    )

A.德日法西斯主义    B.苏联       C.新中国     D.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49年9月25日,某西方国家领导人在波尔多发表演讲时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该演讲认为(   )

A.法德关系的改善是西欧联合的首要条件    B.英国加入欧共体是西欧联合的关键

C.西欧与苏联合作才能实现欧洲统一        D.美苏结盟才能保证欧洲走向统一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途径和方式。”为此列宁采取的措施是                    (   )

A.对大、中、小工业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开办小型企业

C.准许外国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          D.允许工农业之间的商品交换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对下面表格中数据的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

1990—1993 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 亿美元)

类型

1990

1991

1992

1993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  界

342

343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工业发达国家

245

257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2%

75%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97

86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8%

25%

29%

27%

30%

29%

32%

32%

 

A.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形成                B.发达国家成为国际贸易的最大赢家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无足轻重      D.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趋势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元老痛切地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的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位科学院元老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们信仰的迷茫                        B.苏联高层领导人之间争权夺利

  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D.民族分离主义势力的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西方八国首脑峰会被称为“富人俱乐部”。1999年德国主办八国峰会诚邀中国参与;2000年冲绳峰会,东道主日本欲邀请中国与会;2003年,法国总理亲临邀请,中国首次亮相于在法国举办的八国峰会;此后,中国参加了每年一度的八国峰会。这说明 (   )

A.中国已成为八国集团的正式成员     B.中国已成为世界富国之一

C.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加强         D.德、日、法欲联合中国抗衡美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据2009年12月25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在奥巴马入主白宫的首个圣诞节,摆放在白宫蓝厅中央的一棵圣诞树,上面悬挂有中国领袖毛泽东头像的装饰。另一个印有“总统山”照片的吊球上,奥巴马的头像与华盛顿、林肯、杰斐逊和罗斯福4位总统并列。 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西方文化是开放的、多元的               B.毛泽东是奥巴马所崇拜的中国人

C.美国人认为毛泽东是中国的代表性人物     D.在美国人心中总统有好有差

             

 

二、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

事          件

1215年

约翰王签署《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1258年

亨利三世被迫接受“贵族请愿书”,承认了议会独立于国王并定期开会的法定存在。

1295年

爱德华一世为筹集军费召集了“模范议会”并使之成为惯例。

1327年

议会通过了《斥国王书》,全体议员一致同意废黜爱德华二世,立其长子为国王,从而开创了议会弹劾国王的先例。

 

材料二  1690年3、4月,英国议会《财政法案》将“国王靠自己生活”转变为“国王靠议会生活”;1701年颁布的《王位继承法》旨在通过规定王位继承问题,实现议会对王权的控制。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因不通英语,逐渐不出席内阁会议。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尔波尔取代国王成为内阁首脑。1742年,沃尔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他的这一行为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时必须辞职的先例。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他的做法也成为惯例。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掀起了以争取选举权为目的的激进运动;工人阶级也掀起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1831年辉格党(自由党的前身)内阁提出改革法案,主张取消衰败选区……空出席位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资格。经过反复激烈斗争,终于在1832年通过。                                    ——以上均摘自《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期英国社会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国王、议会、内阁关系演变的基本趋势。

 

(3)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责任内阁制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学者提出,……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下面两幅画选自曾经来华游历的英国建筑师Thomas Allom(1804-1872)的画册《CHINAILLUSTRATED》(1843-1847,伦敦)。画册出版后在近代西方颇具影响,被视为了解神秘中国的一扇窗口。

材料三  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中国现在已是推动全球经济的引擎,世界的制造中心;中国参与了国际事务中所有的重大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中国人都更开心、更自由、更有创造活力。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美)《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

请回答:

得分

评卷人

 

 

 

(1)材料一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两个表现。明清时期“新经济的萌芽”又是指什么?(4分)

 

 

(2)从材料二的两幅画来看,当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是怎样的?(4分)

 

(3)改革开放30年后,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6ec8aac122bd4f6e材料一  清政府从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到美国留学,期限15年,学习军事、航海、医学、法律和建筑工程,以及化学、自然哲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科学理论。留美幼童的所有费用由清政府支付,学成归国后听从总理衙门量才使用。

材料二  右图是留美幼童组成的棒球队。(摄于1878年)

材料三   1881年6月8日,总理衙门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长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趁各局用人之际,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同日,皇帝批准了总理衙门的奏折。当年8月,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材料四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请回答:

得分

评卷人

 

 

 

(1)百名幼童留美期间,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述留美幼童在美期间所发生的变化。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清政府派幼童留美“之初心”是什么?(2分)清政府中断留美幼童学业、强行将其召回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你认为《纽约时报》的评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维新变法运动应运而生又昙花一现。学者做了以下分析:康有为等维新派从理想出发,把官制改革和人事变革当作变法中首先的突破口。废八股,“触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之忌”,等于断送了知识分子及现职官吏子弟的前程;裁撤冗员,将使全国成千上万的官吏失去官位,十数名巡抚丢失宝座……

    材料三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得分

评卷人

 

 

 

(1)根据材料一,结合19世纪下半期日本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 (5分)

 

 

(2)19世纪下半期,日中两国的改革都以政治领域为突破口。日本政治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据材料二分析中国的政治改革为什么会遭到强烈的抵制和反对?(2分)

 

 

(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期日、中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及其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