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雅典梭伦改革、秦朝实行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缓和了社会矛盾 C.打破了世袭特权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
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个时期应是 A. 春秋战国 B. 秦汉 C. 隋唐 D. 明清
|
3.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4.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天文发达。近代欧洲天文成就斐然,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以这个领域的革命为开端。下列有关评述正确的是 ①二者的兴起都是由于农业发展的推动 ②前者受“重农”“天人感应”思想影响 ③前者是经验总结的成果,后者是实验研究的成功 ④前者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后者有利于思想的解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
6. 难度:中等 | |
土地革命后,“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捐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象解下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毛泽东说:“……我们就获得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这个“基本的条件”是指 A.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 C.军事基础 D.群众基础
|
7. 难度:中等 | |
有资料显示,1938年10月,八路军人数将近25万人,较之1937年底的9万余人增加了近2倍。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原因是 A.国民政府对中共政策的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提出 C.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D.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
8. 难度:中等 | |
“历史”有时也指历史记载或历史撰述。历史记载是人们对当时或近期发生的事件及相关人物的言论、事迹的记录;历史撰述是人们在诸多历史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会通,并按照一定的体裁、体例的要求写成的历史著作。下列文献中,历史记载特征鲜明的是 A.《蒋介石日记》 B.《春秋》 C.《张学良回忆录》 D.《史记》
|
9. 难度:中等 |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十四大的相同点有 ①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都贯彻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③都影响了改革开放的进程 ④都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
10.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最能说明 A.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的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初步形成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1. 难度:中等 | |
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的悲剧重演就是要 A.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B.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 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D. 进一步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
12. 难度:中等 | |
《鲁滨逊漂流记》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该小说成为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原因是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追求人生享乐的精神 B. 反对专制和迷信的启蒙思想 C.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
13. 难度:中等 | |
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朗2010年5月11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应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邀请组建新一届内阁,就任英国首相。下列对英国女王、首相、内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英王远离政党纷争,只是国家名义的象征 B.首相是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并控制立法大权 C.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D.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
|
14.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欧洲大陆上法、德两国都曾盛极一时但又迅速衰落,两国衰落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A.挑战传统秩序,招致大国干预 B.极端民族主义招致各国人民反对 C.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称霸实力 D.实行专制独裁,背离时代潮流
|
15. 难度:中等 | |
“l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 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阿诺德·J·汤因比的上述言论主要基于 ①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②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遭到极大冲击 ③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遭到沉重打击 ④苏联走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6. 难度:中等 | |
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
17. 难度:中等 | |
余秋雨先生说:”汉若威世界博览会的德国馆,进门像一个雕塑工场,横七竖八地放着几十个毛坯伟人…….定睛一看都是德国人.”下列人物有可能跻身其中的有 ①法拉第 ②施莱登 ③拉马克 ④普朗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②④
|
18. 难度:中等 | |
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 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 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
|
19. 难度:中等 | |
奥巴马上台后首次海外活动是参加G20国峰会。他表示不是来“发号施令”的,此行是他的“倾听之旅、学习之旅”。与奥巴马的“谦虚”有关的是 ①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美国需要各国尤其是欧洲的帮助 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③欧盟开始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④奥巴马个人的政治素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 难度:简单 | |
“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
2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纺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的物产和技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古代中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3)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其影响有何不同?(4分)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均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指的是什么?(2分)
(2)“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具体指什么?这对法国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5分)
(3)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4分)
(4)材料二中“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
23. 难度:中等 | |
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的内外政策亦纷纷作出相应调整。阅读下则“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分) 请回答: (1)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出现怎样的特征?以此为前提,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确保它的霸权地位?(6分)
(2)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8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的国际因素是什么?为此,进入八十年代后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内外政策有何调整?(6分)
(3)上述材料和问题说明了什么?(1分)
|
24. 难度:中等 | |||||||||||||||||
A题:【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
——《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工业化的惠行军。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罗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下,1861年,在俄罗斯施行了近五个世纪的农奴制被废除了。 ——《大国崛起》 材料三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1900年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以便使我们能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处于俄国的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俄国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突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国际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变革有何影响?(4分)
|
25. 难度:中等 | |||||||||||||||||||||||||||||||||||||||||||||||||||||||||||||||||||||||||||||||||||||||||||||||||||||||||||||||||||||||||
B题:【历史人物评说】(10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做出的打分评价。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 请回答: (1)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他的统驭一项应该可以位列上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康熙帝“本性”的打分是“上等”,而尊重各民族文化是其表现之一。请举三例,说明康熙帝对汉、蒙、藏民族文化的尊重。
(3)光绪(1875—1908在位)的机遇被列为下等,请结合这一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3)为了改变光绪统治时期机遇下等的状况,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孙中山领导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如何?
|